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人活着就是要拼搏,不管是做生意、创业,还是做其他事业,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而拼搏。
温州人语录:
人活着就是要拼搏,为了理想丢了性命也无所为。
——庄吉集团董事长 郑元忠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更大的财富,何况我有文化有资金。
——上海安信地板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卢伟光
7.失败是垫脚石
致富思维:
穷人:经商要有极大的勇气和毅力,不断的失败往往会使人气馁,甚至会让人一蹶不振。
温州人:成功与失败是互相转化的过程,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每经过一次失败,也就意味着离成功更近一步。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成功就在向你招手。
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失败者不一定能转变成一个成功者,但是一个成功者,一定曾经是个失败者。
如果你认为每一位成功者都只有成功的经验,那就错误了;其实,没有人比成功者拥有更多失败的经验。成功者与失败者最大的不同,前者珍惜失败的经验,他们从失败中吸取宝贵的教训,百折不挠,锲而不舍,最终必能反败为胜;后者一旦遭遇失败的打击,即坠落在痛苦的深渊中不能自拔,每天闷闷不乐,自怨自艾,直到自我毁灭为止。
温州商人林立人在14岁时,改革开放之风已经刮到温州。年幼的林立人就开始挑着鱼鲜去集市上卖。同时,他听说国家收购螃蟹壳,就挑着担子,挨家挨户收集螃蟹壳,然后卖给国家。
“高中还没有毕业,我就选择了经商,对此,我没有后悔,尽管后来我发现,随着生意越做越大,知识对我越来越重要。”林立人说。
1985年,21岁的林立人来到深圳做文化用品生意。“那时深圳很多地方贴的像‘五讲四美三热爱,不准随地吐痰’之类的标语,都是我们的产品。我们的利润不错,毛利能赚到70%。”同时,他还做编织袋生意,生意越做越大。“那时,全国乡镇化肥厂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对塑料编织袋需求量很大。我渐渐成功了,二十四、五岁,名声已遍及乡里,因为我在把大量编织袋运往全国各地的同时,也给乡亲们带来了编织这种袋的活计,让他们获得赚钱的机会。温州的‘前店后厂’模式,如今已家喻户晓,我就是那前面的‘店’,把编织袋卖往全国,我的乡亲就是那后面的‘厂’,为我源源不断地供货。”
后来,《温州日报》报道了林立人的事迹,林立人也因此被授予浙江省优秀青年、温州市杰出青年代表以及纳税大户等荣誉称号。
但是,不幸也随之而来。1989年,林立人与河南一家化肥公司签订了1.2亿元的大单,把编织袋卖给它下面的许多家化肥厂。条件是每只编织袋给化肥公司5分钱的回扣。他给这些化肥厂提供了1000万只编织袋之后,发现货款收不回来,只好停止供货。“最困难的时候,我身无分文,向这家化肥厂要求1000元生活费,他们也拒绝给付。”最后,货款无法讨回,林立人宣告破产,他远走他乡,又一次来到了深圳。
在深圳,林立人由于没有学历,没有技术,找不到工作。“1991年,摩托车将我拉到巴丁街2号时,我记得正是夏天,巴丁街2号是我一位朋友的住处,我借住在那里,打地铺睡在地板上。最痛苦的时候,我时常想起父亲在一船货物被人哄抢一空的时候说过的一句话:‘别人没有,你有嘛!’父亲泰然处之的淡泊心态影响了我,我慢慢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我图谋东山再起。当然,我只能做老板,像我这种没有什么学历、没有什么专业技术的人,除掉做老板外,不可能打工,打工也没人要。”于是,他就开始做租房中介,然后炒楼花,积累了六七十万资本。后来,他在做房地产开发的时候,又把全部的资本赔光了。
“尽管我的钱又赔个尽光,但我还不死心,我谋划着可能让我东山再起的一个新机会:当时我发现温州的三轮车牌照一个已炒到5万-6万(现在据说有十几万),而在惠阳,基本上不存在炒作,我推测温州的情况不久也会在惠阳重演,就借钱从外地运来了一百多辆三轮车,准备在惠阳申请牌照,谁知,车子还没落地,就被没收了。当时我在深圳,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拿10万元去赎回这些三轮车。我的愤怒无以复加:车子没有落地,如果不行,你可以让我将车子拉回去,为什么要将车子没收,向我索取10万元钱?这最后的一击真要令我崩溃,至今我回想起这事,心都在滴血,我这辈子的打击都没有这一次大。当时我真是想不通:做点生意为什么就这么难?”
1995年,不服输的林立人开始做起了传呼机生意,短短两年的时间,他积累了上千万的资本。“尽管生意做得非常顺利,我还是清醒地认识到:寻呼机无疑是夕阳产业,被手机取代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必须另找投资方向。”1998年,林立人到北大旁听经济学和管理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