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修养的途径

正心的方法

傅佩荣《四书》心得 作者:傅佩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大学·传七》

  诚意的下一步工夫是正心。当我们的意念与动机已经做到诚挚无欺时,接着就要由内而外,准备迎接挑战了。面对外界的环境,我们的心理状态容易受到影响,而无法保持平衡正常。《大学》提到四种不恰当的心理状态,就是:忿怒、恐惧、好乐、忧患。

  忿怒来自对某些现象觉得不平,但是这些现象是否"理有必然,事有必至"呢?或者,是否我们由于资讯有限而判断失误呢?从我们的角度与立场来看是错误的,从不同的角度与立场来看却未必如此。因此,古今许多贤哲劝人在忿怒时不要轻易作出决定。忿怒使人冲动,就是冲向行动而无法顾到冷静的思考。

  恐惧的原因很多,除了外在的具体威胁,如洪水猛兽与凶残之徒,还有内在的想象力配合运作,如妖魔鬼怪与太空异形。在此,想象力所占的比例较高。以死亡来说,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死亡的想象。自古以来,没有人是不死的;这既是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又何必担心呢?担心又有什么用处呢?可以,想到一旦死亡,就须离开现世所拥有的一切,未免让人觉得不舍,而对死亡深自戒惕了。因此,若有正确的理解,恐惧可以化解于无形。

  "好乐"是指嗜好喜爱,贪图某些享受以致沉溺其中。这是受到外在的诱惑,往往是感官的刺激,而认定人生的目的即在于此。有些人嗜赌成性,流连忘返;有些人酷爱杯中物,不醉不归。在酒色财气的世界里,又怎能奢谈什么"正心"呢?

  最后,"忧患"也会造成困扰,使人无法正心。儒家强调的忧患意识,主要是忧天下无道,忧万物生育之不得其所。若只是为了个人的出处进退而忧,则非儒家之所为。

  总之,不能正心,则"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一个人的主体自觉能力无法发挥作用,又怎么走上人生正途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