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茫茫书市,浩如烟海,读书也是需要有人指点的。有人善加指点,即可得门而入。这种读书的门径,是一门学问,古人称之为“目录之学”。清朝的王鸣盛说过:“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也。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则终是乱读。”
常常有人向我询问经济管理类图书的目录。我自问学养尚嫌浅薄,不敢胡乱指点,惟恐耽误了读者。尽管我也算得上是一位研究管理的学者,却很不愿意谈论那种经济学意义上的管理技术。我以为,与其谈论功利,莫如谈论历史,能够以史为鉴;与其谈论商业,莫如谈论因果,能够劝人为善;与其谈论经济,莫如谈论园艺,能够培植爱心。如果有人执意要我推荐,我宁可向他推荐“四书五经”。
为什么要向读者们推荐“四书五经”?因为“四书五经”讲述的是人生的大道。如果你能够读懂“四书五经”,你就能够理解财富、理解爱情、理解生命成长和成熟的规律。所以,有俗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谷满仓。”这部书,指的就是“四书五经”中的《书经》。
可惜的是,很多人看不懂“四书五经”,也无法理解什么是孔孟之道。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被看成了一种博取功名的方式。人们以为,通过读书可以当官,通过当官可以聚敛财富。这种世俗的理解方式,很明显曲解了“四书五经”的原意。几年前,我提出了一个“新古典主义”,希望人们能够用理解的方式去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这年头,人们总是在评论,却很少有人在理解。
2、
近年来,有某教授自称是“中国式管理之父”。前年他出版了一套书,请我在封底上写几句推荐的话,做广告用。我当时觉得,这年头居然有人到处宣扬中国传统文化,也实在是难能可贵,于是一时糊涂,竟然答应了。事后拜读了他的大作,就感觉很有些不对。
第一个不对的地方,他讲的都是一些权谋。这种权谋论会让人心变得险恶。如果你的老板学了这样的管理学,你会觉得老板居心叵测。如果你的员工学了这样的管理学,你会觉得员工居心叵测。人人都在勾心斗角,谁来对工作负责?
第二个不对的地方,他把权谋和“中国式管理”划等号。这种冠以“中国式管理”的权谋之术,会混淆人们的视听。人们觉得,难道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吗?怎么这样黑暗呢?
第三个不对的地方,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怎么会在几千年之后的现代社会,忽然冒出一个“中国式管理之父”呢?真是奇怪得很。
我以为,真正的“中国式管理之父”,应该是2500年前的孔子。汉唐以来,中国人以孔孟之道管理自己的国家社会。孔孟之道在,则太平盛世在。孔孟之道不存,则太平盛世亦不存。所谓孔孟之道,讲的是仁爱,而不是某教授的厚黑学。
深夜,我静静地躺在床上,忽然有一个新的创作选题,题目叫做《离开“四书五经”的日子》。我想要记述的,是中国人打倒孔子之后的混乱生活。
3、
我把孔子当作古代的老师,我在继承他老人家的管理理念,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讲学和写作,让孔子的思想重新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来。他是一种文化参照,通过对他的理解,我们能够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之道。对于惟利是图的现代管理学而言,缺少的正是这样的文化参照。
如果你看不懂“四书五经”,而且对管理学感兴趣,那么我建议你看看我最新的著作《管理三国志》。我的创作初衷,一方面是为了正本清源说三国,另一方面是为了返璞归真话管理。如果说《水煮三国》是我的成名作,那么《管理三国志》则称得上是我的代表作。
当你打开这本《管理三国志》,里面洋溢着的正是孔子的思想之光。
4、
如果不出意外,在天气清明的四月之初,读者们就会看到刚刚出版的《管理三国志》。问题是,它恰好出了意外,出版日期也因此推迟了将近一个月。网上有一则消息在到处流传,说出版社答应成君忆发行一百万册,成君忆居然不满足,竟然耍起大牌作者的脾气,要求出版社首印一百万册,让出版社感到很为难,造成了《管理三国志》的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