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利用别人和被别人利用之间,经常会发生这样或者那样、剧烈或者不那么剧烈的矛盾和冲突。以至于每个人都过得很艰难,每个人都好象是一个像圣地亚哥、或者像曹操那样艰苦奋斗的英雄。
老板是一种渔夫,员工是另一种渔夫。老板在利用员工,员工也在利用企业和他的同事们。他们互相利用,互相控制,彼此折磨,使得企业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团队,事实上却充满了明争暗斗的恶念,造成了管理上各种各样的不可预知的漏洞。
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这些被称为企业的船,也因为这些层出不穷的漏洞和防不胜防的危机,而变得吉凶难卜,令人心惊肉跳。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7、曹操对人才有两个定义:第一要有能力,第二要能够为我所用。这就是典型的渔夫式管理。
曹操是一个渔夫式的老板,也是一个很善于利用人才的管理者。他也因此被很多企业家和管理工作者看作是一个伟大的CEO,或者是一个优秀的HR。
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发布过一道《求贤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贤人,指的是道德上的贤良之人。曹操推翻了传统的定义,他认为所谓贤人要符合两个条件:第一要有能力,第二要能够为我所用。他举例说,即使是像陈平那样盗嫂受金、像吴起那样杀妻求将的人才,他都会“得而用之”。
陈平盗嫂受金,是说他在家跟自己的嫂子偷情,在单位大搞贪污腐败。曹操认为,尽管陈平有很多道德上的污点,但他却帮助汉高祖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的基业,因此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人才。
至于吴起,是战国时期的名将。为了博得上司的信任,他竟然不惜杀害自己的妻子,甚至连母亲去世也不回家奔丧。曹操认为,尽管吴起是一个毫无人性的杀人机器,但只要他带兵打仗,就一定会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因此也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才。
在另一道《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中,曹操更明确地说道:“真正的人才,大都有他们各自的缺点,绝对不可以因为这些道德上的缺失而否定他们的才能。”很多学者赞美说,曹操这种选拔人才的心态,显示了他“海纳百川”、“唯才是用”的“博大胸怀”。
事实上,曹操始终保持着这种“唯才是用”的心态。早在10年前,也就是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大战的时候,就发生过“曹操跣足迎许攸”的故事。许攸原来是袁绍的谋士,有贪图钱财的毛病,总觉得袁绍给他的待遇太低。刚好许攸的家人犯了法,许攸因此遭到袁绍的训斥。于是,许攸一气之下就投奔了曹操。曹操正在睡觉,听说许攸来了,高兴得不得了,“跣足”——光着脚就跑出来迎接他。因为曹操知道,尽管许攸禀性贪鄙,但此时此刻却是一个相当有利用价值的人。
曹操果然料得不错,许攸带来了极其重要的情报,并且向他提出了有效打击袁绍的计谋。根据许攸提供的情报和计谋,曹操袭击了袁绍设在乌巢的粮仓,极大地动摇了袁绍的军心,官渡大战的局势也因此发生重大转变。曹操以最初的弱势兵力,彻底打败了他的劲敌袁绍。
然而在官渡大战之后,曹操并没有继续重用许攸,也没有给许攸多少物质上的待遇。许攸感到很失望,竟然直呼曹操的小名,说:“阿瞒,你没有我,怎么会得到冀州呢?”曹操听了,回答说:“你说的没错。”然后一笑而过,依然没有对许攸做出任何奖赏。后来,许攸经过邺城东门,满怀怨愤地对左右从人说:“他们曹家没有我,不可能出入此门。”曹操听到这句话,觉得许攸已经没有多少利用价值,便假手于许褚,杀了他。
某些学者评价说,由于曹操这种“海纳百川”、“唯才是用”的“博大胸怀”,使得他的麾下人才济济,并因此成就了他的大事业。
那么,我们是否也应该向曹操学习,采用这种“唯才是用”的渔夫式管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