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管理学的出路(2)

管理三国志 作者:成君忆


  有时候他的生意做得很好,有时候又亏得厉害。用我们今天话说,就是几经挫折,几度奋起。到了晚年再一次惨遭失败。老婆也跟他闹起了离婚,输得家徒四壁、妻子离散、一贫如洗。据说那一年他已经72岁了,也有人说他已是80岁的高龄,总而言之,他已经是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还会有什么作为呢?

  白发苍苍的姜子牙,像一个老乞丐似的到处流浪。这一天,他来到了渭水河边,失魂落魄地坐在河边的草地上发呆。他看见河水中有几个渔夫,在那里往来打鱼。他想起他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个渔夫?一辈子追名逐利,苦心经营,到头来却遭遇到“浪花淘尽英雄”的凄凉晚景。所有的雄心壮志,都已经风流云散,他的眼里充满了绝望,甚至有过投河自尽的念头。当然,如果他真的投河自尽了,中国的历史就很可能会改写成另一番模样。

  就在那时,他的眼前忽然闪过一道灵光。在这道灵光的启示下,他制作了一副特别的渔具,坐在渭水河边,像渔夫一样在那里垂钓。在他看来,这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游戏。从此之后,不论刮风下雨,他每天都会披着蓑衣坐在那里,去享受那种与众不同的体验。

  注意喔,他的“鱼钩”是直的!直的“鱼钩”怎么能称之为鱼钩呢?直的“鱼钩”怎么挂得上鱼饵呢?直的“鱼钩”怎么钓得上鱼呢?他究竟想干什么?

  【学员问答。】

  学员A:俗话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所以,姜太公的钓鱼技巧是与众不同的。我想,他那时可能在反思什么。通过反思,他重新调整了自己的人生策略。

  学员B:他好象在策划一件事。通过这个策划,他引起了周文王的注意。后来,他当上了周文王的管理顾问。

  俗话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俗话,大约是明朝人说的,距离姜太公钓鱼,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可是,请你们想想看吧,有谁愿意上钩呢?无知的傻瓜才会上钩呢!

  刚才那位学员说:他后来不是当上了周文王的管理顾问吗?所以,周文王就是他钓上来的一条大鱼。

  按照这种说法,姜子牙似乎设计了另一种意义上的鱼钩——他在策划一桩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事件。人们在纷纷传说,看啊,这个疯老头,竟然用这种奇怪的方式钓鱼,这真是千古奇谈啊!于是,引起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评议。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不就惊动了周文王吗?由此看来,姜子牙之所以用直的“鱼钩”钓鱼,为的是用一种有创意的方式求职。

  可是,这种说法对吗?想想看吧,姜子牙失败了一辈子,他有什么长处值得周文王垂顾呢?你们看看那些风云一时的企业家,昨天还在台上,西装革履,油头粉面,俨然一副成功者的模样——可是,今天他们在哪儿呢?因为有违法的记录,他们成了监狱里的罪犯;或者因为破产,他们成了让人笑话的穷光蛋。姜子牙也是一个失败者,也是一个笑话,周文王怎么会去聘请这样一个笑话呢?

  更何况,他已经是如此的苍老,如果他还在钓鱼,只能说明他贼心不死。而这种哗众取宠的求职技巧,也只能让他显得更加荒唐。要知道,周文王是相当有智慧的人,他怎么会被这种荒唐的把戏蒙蔽自己的双眼呢?

  由此可见,姜子牙垂钓周文王的说法,根本就经不起推敲。“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说法,不过是一个事后的猜测,一种想当然的猜测。

  可是,姜子牙后来的确成了周文王的管理顾问呀,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个事实呢?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在周文王到来之前,姜子牙这个人有了某种革命性的变化。他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自作聪明的姜子牙,而是一个大彻大悟的姜子牙。忽然之间,他拥有了一双洞明世事的慧眼。

  那么,这种革命性的变化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31、没有了巧妙的鱼钩,没有了芳香的鱼饵,也就没有了贪婪的野心和所有的阴谋诡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