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告诉你未被糟蹋的庄子

何谓“逍遥游”(1)

解“毒”于丹 作者:徐晋如、杨昊鸥主编


  文/杨昊鸥

  第六代导演贾璋柯有一部作品叫做《任逍遥》,电影里备受压抑的女主角有一句台词,说:“‘逍遥游’是庄子说的,它的意思就是说你想干嘛就干嘛”。我相信这当然是导演和编剧刻意安排的黑色幽默。

  营造黑色幽默是一回事,曲解误读是另一回事。《于丹〈庄子〉心得》里这样说:

  真正的逍遥游,其实就是无羁无绊的。(《于丹〈庄子〉心得》第14 页)

  我简直看不出这个论断和《任逍遥》里面那句台词有什么本质区别。如果说贾璋柯用这句台词营造了一种黑色幽默的戏剧效果,那么于丹教授在电视上一本正经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就笑不出来了。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逍遥游》是《庄子》全书的第一篇;“逍遥游”也在后人的观念中也常常作为庄子精神的代名词。但是,究竟什么是“逍遥游”?是“想干嘛就干嘛”,还是像于丹在后文所说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不二法宝?《庄子》是笔者一生最钟爱的一本书,在这里不揣鄙陋,也来谈谈对“逍遥游”三个字的理解。

  《庄子》,在先秦子书乃至于整个中国文化史中最迷人也是最突出的魅丽就在于“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这是司马迁对庄子学说的一个总体评价。用现在的话来说大概就是想象力非常丰富,自说自话。读《孟子》的读法与读《庄子》的很不相同。《孟子》的特点是论证一件事情,逻辑链条很清晰,只要你顺藤摸瓜,最终总能找到孟子要说明的道理。《庄子》则完全不一样。被公认为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作家博尔赫斯曾经写过一个著名的短篇小说,叫做《小径分岔的花园》。《庄子》就是这样一座“小径分岔的花园”。在《庄子》这部书中,处处潜伏着充满悖论的逻辑陷阱,如果你顺着正常的因果规律、排除法等逻辑方法去读它,只能在逻辑陷阱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我们先来看看《逍遥游》这一篇里究竟都讲了些什么。

  在一开篇,庄子给我们讲了一个鲲鹏举翼图南的故事。他说,北冥有一种鱼叫做鲲,它的体积非常之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那么大。鲲变化成鸟,就叫做鹏。同样也有几千里那么大。鹏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能把天遮住的云一样,从海面飞到南冥去。有一本记载奇谈怪论的书叫做《齐谐》,里面记载说:“鹏在飞向南冥的过程中,它的翅膀激起三千里的水花,拍起九万里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一直要不停地飞六个月才停息。”在鹏飞的过程中,天地间的雾气、尘埃都是被风吹着在空气中游荡的呀!天气苍苍茫茫,这是它的真正本色吗?还是高远无穷,不能看到它的至极深处呢?高飞九万里的大鹏往下看地面的景象,也不过就是这样的情形。

  在这一段中,庄子尽他的想象,为我们描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鹏程万里图”。后面可能很多读者都知道,他又用了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做比较,他说,蝉和斑鸠讥笑大鹏说:“我们什么时候愿意飞就一下子飞起来,碰到榆树、枋树就停落在上边;有时力气不够、飞不到,落到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高飞九万里而到那遥远的南海呢?”去近郊旅行的,只带三餐饭,当天回来,肚子还饱饱的;作百里之远的旅行,就必须筹备三个月的粮食。这两只小虫鸟又知道什么呢?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想有些读者就会像于丹一样感慨了:这就是境界的大小之分啊!坦白地承认,在我中学时代第一次读《庄子》读到这一段的时候,也这样理解过。大儒熊十力先生提倡读书要“沉潜往复、从容含玩”,好在“含玩”了几十遍《庄子》之后,我终于认识到了这种解读和庄子的原意相差“不知其几千里也”。

  真是这样吗?庄子用鲲鹏和小鸟做比较,真是为了表示对鲲鹏“大境界”的向往和对小鸟“小境界”的不屑吗?如果是这样理解,这就正好落入庄子所设定的逻辑怪圈当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