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为什么做不好细节

问答录:对话汪中求(2)

细节决定成败Ⅱ 作者:汪中求


  比如,在坐的各位可能有研究孔子的学者,孔子当年推广他的儒家思想不是靠教条,不是光编订几本书就完了的,他当时做得更多的是用礼的方式来引导别人,他把他所推崇的文化设计成详细的礼的程序。他通过这个程序来调整人们的思想,所以,孔子当年最大的发明是克制自己复制周礼。我认为这是孔子在学术推广上的一个发明,即通过行为的设计和训练推广来改变人们的思想状态。

  (根据在楚天广播电台“名家讲坛”上的提问记录整理)问题3: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50岁。美国每年新生50万家企业,10年后仅剩4%。日本存活10年的企业比例亦为183%。而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8岁,中小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是29岁。您认为中国企业短命是否与忽视细节有关系呢?

  答:企业的寿命短当然不全是细节的问题,但是肯定与细节有关。从深层次来说,我们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在成立之初,就没有想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如果认真去调查,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很多的民营企业主当初成立公司的目的就是为自己找份工作,而没有想清楚企业该干什么。所以在那种情况下,企业想要做得长久,是勉为其难的。我认为,中国在15年前,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没有企业的。那时候的企业,顶多算国务院的加工车间。因为中国进入工业社会的时间非常短。企业寿命不长的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长期这么做是非常危险的。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国民素质时有一个经典的说法:“如果让一个日本员工每天擦六遍桌子,他们一定会一丝不苟地每天擦六遍,而我们中国的员工第一天会擦六遍,第二天也会擦六遍,可是第三天就会擦五遍,第四天可能只擦四遍……”这种说法向我们揭示了什么?是否说明我们的很多产品质量就差在国民素质上? 所以企业要长寿,细节不能被忽视。

  (根据襄樊电视台汪中求专访后播出的节目整理)问题4:你说精细化管理与体制无关,与素质有关,而严复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中国人的素质问题,并且你举了很多例子说明中国人的素质与西方人的素质有很大的差异,你认为在中国实行精细化管理会有效果吗?

  答:有。虽然现在我们国家的国民素质没有完全达到社会进步的同步标准,但是我们不能认为我们国民素质就低得一塌糊涂。因为,我们的国民到发达国家,都能适应人家的规则。比如:我们到西方国家去,也能彬彬有礼,也不随地吐痰,临出门也晓得关灯。因此,对我们中国人素质的第一要务是唤醒。这个阶段,包括企业对精细化的认识,要先意识到精细化管理是必要的。这个认识过程就是很大的提升过程。

  企业开始意识到精细化管理,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因为他开始讨论标准,开始研究规则,开始遵循秩序。这样整个民族的提升就会很快,我坚信精细化管理是有用的。

  见《山西晚报》2004年4月29日版。有一家媒体说,《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就像“一根银针扎在中国人浮躁的穴位上”。我认为是有道理的。我们倡导细节观念就是要通过一个理念,一个思想,一个观点,激发大家的自我认识,使大家醒悟过来。

  因此我们虽然承认素质的差异,但并不是我们的素质无法提高。在短期内,通过唤醒,就可以使我们的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这是必然的。重复孙中山说的那句话:“非不能也,而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而是不为也”语出孙中山的《建国方略》,1919年6月出版。不是不能,而是我们不想做,如果认识到了,一定会大踏步地前进。

  因此我想送大家荣毅仁先生最喜欢的一句话:“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利,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根据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讲课现场问答整理)问题5:汪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旅游公司的员工,现在我们旅游界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导游和游客的关系越来越僵化,感觉人们素质越来越低,有什么办法改变这种现状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