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众多的创业者一生下来就开始造假,我想他们这种心理上的“原罪”一定是不情愿的。
以上只是举个例子,从一些细节上对某些“一刀切”的政策的剖析。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十分复杂。
我建议:
(1)重新深入调查。
把在普通住宅、商住公寓、别墅中办公的公司具体数据搞清楚,看看公司比率是多少,扰民的比例是多少。可以根据情况区别对待,真有扰民问题的也可用法律手段解决。就公寓而言,我知道北京很多高档公寓里,公司办公用房的比例很大。
(2)设定行业限制。
对扰民问题比较严重的餐饮、娱乐、生产加工、制造企业(学校)等行业采取商宅办公,而对于从事科技开发、咨询服务、市场调研、企业策划、打字、图文设计、动漫制作、律师咨询等对居住影响很小的中小公司则可网开一面。
(3)建立警告机制。
如果出现公司扰民现象,可由相关部门出面给予警示,如果不按期改正,则限期迁出。
中国的改革开放一直在快车道上行使,很多的法律、政策还在不断制定颁布、修订完善的过程中,一些涉及广大群众利益的相关政策,一定要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在试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而不能仓促且武断地实施。这涉及政府的公信力问题,也是对政府部门执政能力和政治智慧的一种考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已经给出了标准答案。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深入基层、问计于民的作风,也给各级官员树立了榜样,只要各级官员不走过场、调研重细节、决策靠数据,一定能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树起政府崇高的威信。就像胡总书记在2007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说的:“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对老百姓的事要心中有数。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