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与金钱

二、战士"斗智不斗力"(1)

正说鲁迅 作者:孔庆东


  我们了解到鲁迅把自己的金钱利益与时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不是为金钱而活着,而是一个时时为国家、为大众着想的文化战士。作为一个战士,鲁迅每时每刻都在战斗着,但是鲁迅战斗并不是面对面的与敌人交锋,他认为在战场上与敌人进行肉搏战术,只是有勇无谋的武夫行为。对待敌人要采取有勇有谋坚韧的战术。那么鲁迅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智慧进行战斗的呢?

  既然我们都知道鲁迅他是一个战士的形象,他每天在这里战斗着,那一定有一些战术,有一些战略。鲁迅的战斗智慧,我觉得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叫壕堑战。这是鲁迅自己的命名吧,壕堑战外我们还可以给他加上一个游击战。这个壕堑战和游击战,其实都是一种现代战术。壕堑就是躲在掩体物的后面,不和敌人进行肉搏。冷兵器时代,士兵们需用肉搏来解决问题,这是个很残酷的肉体与肉体之间直接的厮杀,但是到了现在的热兵器阶段,我们可以远距离地杀伤敌人,敌人也可以远距离地杀伤我们,所以这个时候壕堑就变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壕堑战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鲁迅采用的就是文化上的壕堑战术。他反对《三国演义》里面许褚的那个赤膊上阵,许褚是魏国的一个大将,自己很有勇气,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回来气得不得了,脱去盔甲,赤膊上阵,鲁迅说这是有勇无谋。我们今天看壕堑战、游击战,其实都和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不谋而合的,是一种被压迫者的战术。由于被压迫者处于劣势,在武器上、在资源上是处于劣势,所以他不能跟强大的敌人进行简单的战略决战。做在这后面,还有一个思想,就是鲁迅他决不肯作无谓的牺牲。我们学过一些鲁迅纪念青年学生的文章,比如说《记念刘和珍君》这一类的文章,一方面鲁迅支持这些青年学生的革命行动,但是鲁迅又不同意他们反复地、激烈地,去向反动政府请愿,鲁迅是反对和平请愿的。因为鲁迅看透了那个政府,它不是个好政府,好政府你才去请愿,你请愿它有可能给你解决问题。比如说你去上访,他跟你谈一谈,了解你的情况,看看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你,这个时候是有用的。鲁迅更多时候反对请愿。他反对做无谓的牺牲。

  鲁迅是战士,但是他说战士的生命是最宝贵的,鲁迅还说过革命不是让死人,而是让人生。这句话非常重要,革命不是要人死,革命是要人生,也就是说尽量少的牺牲,所以他反复地讲革命要珍惜战士的生命。特别是有些人,自己不愿意牺牲,却煽动、鼓动别人去牺牲。恶毒的敌人就希望你赤膊上阵,有种的你站出来,你好好地跟我打一架。"鲁迅这个时候不上当,他就像刘邦说的那句话一样,"吾宁斗智不斗力",因为你拿着刀呢,因为你有国家机器,你有暴力,我才不跟你做这种简单的对打。

  鲁迅年轻的时候在日本留学,那个时候正是国内反清、反满的情绪高涨的时候,那个时候孙中山等同盟会人士,领导的革命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日本留学生中间有很多革命党,鲁迅也参加这些革命团体的活动,当时这些革命党,有一个革命手段就是暗杀,我们对于那些勇于去暗杀,然后牺牲自己生命的革命者的个体行为表示尊重,表示敬意,但是从整个革命的发展过程中来看,靠暗杀来达到革命成功的例子没有,革命不可能靠暗杀来成功,因为社会的进步也好,反动也好,决不是一两个人决定的,历史有自己发展的规律,最后要靠整个社会的变化,所以鲁迅是不同意这种暗杀的。当时的革命团体有一次就派他去做刺客,派鲁迅回国去刺杀满清的权贵,鲁迅没有答应,鲁迅抗拒了革命组织的命令。鲁迅说这个可不行,我要是死了我老母亲没人养活,鲁迅打出的是"孝"的旗号,我是孝子,我们家里靠我养活,我父亲去世了,我还要养活我们一家子呢,我不能去,你们另外找别人去吧20。表面上看,好像鲁迅是胆小,这么怯懦。平时表现得那么革命,派你去暗杀你就不去了。鲁迅对这个事情很清楚,所以他没去。我们看到鲁迅不那么高大的一面了吧,鲁迅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高大、威风凛凛,给他一炸药包,他就去炸碉堡,不是,他还有更长久的打算。他想:我去刺杀一个人有什么用呢?不管成功不成功,我顶多和他同归于尽。去刺杀一个人,真的对革命有贡献吗?所以鲁迅做事情和一般人不同,他总在犹豫。他说过自己不适合参加实际的革命活动,每个人在社会进步中有自己所处的位置,他应该发挥什么样的功能是大有差异的。鲁迅不是上街去刷传单的人,不是站在人群中,撒一把传单,然后激情演讲的人,鲁迅不是那种人,他不适合做那一类工作。他对于看准的事情,做下去是坚定不动摇的。但是没看准的时候,他则不肯轻易决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