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十分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认真阅读了几十本古今中外关于家教的代表性书籍,远至德国的卡尔·威特,近至中国的刘亦婷,但凡精彩之处,都做了批注,许多好的观点和做法都被我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我深切感受到如下观点的正确性:一、孩子的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教育占主导地位,起决定性作用。二、老师的职责是神圣的,他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都有可能造就一个孩子,也可能毁掉一个孩子。三、成才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千个成才者有一千种培养方法,但却有共通的规律。我认为,在孩子成才方面,家庭教育是种子,学校教育是培植,社会熏陶是天气,虽然各有侧重,轻重不同,但又缺一不可。在这方面,您是职业教育家,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我想说的是,上次家长会我听完年级组长的讲话,对她讲的有关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异性间交往所抱的态度很有感触。我注意到这位老师既使用了"不能交往过密"的词句,又谈到男孩子知道保护女孩子、化朦胧的爱为奋斗的动力有什么不好(大意)。她讲得太好了,很有哲理性,显示了她对教育心理学有较深的造诣。我理解,这个问题与学生做作业时能不能看电视、听音乐,学生业余时间能不能上网、玩电子游戏属于同一类问题,都属利弊同体的问题,就看学校、家庭如何把握。把握得当,趋利避害,就是件好事;把握不当,就可能变成坏事。在取得成功教育的家长谈到的经验和体会中,大多对此类问题持开放性态度,既不视为洪水猛兽而一味禁止,也不放任自流地无原则开放。因此,我认为贵校对此问题的认识是深刻的、到位的,把握是准确的、恰当的。
最后,提两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家长会效率和质量。家长会年级组长讲完后家长到各班教室,由各位老师逐一给家长讲话,这种形式有点死板,老师们准备的也不一定是家长想知道的。能不能在简单介绍情况后,留点时间安排各科老师和家长以座谈会的形式,互相交流答疑,共谋学生发展成长之道,既可以解除老师们准备发言的负担,又可以集思广益,效果可能会好些。据报道人大附中的特殊班就经常召开类似座谈会,号召家长出谋献策,或出个主意,或推荐一本好书,或谈点家教体会之类,不知是否有可借鉴之处。
二、进一步强调和整顿家长会秩序。家长会开始前是否再郑重宣布一下:请家长关闭手机,有特殊重要情况不能关闭的,要设为振动状态;通话时要离开会场。如果有人不遵守会场纪律,长时间旁若无人地在会场内打电话,主讲人要敢于指出,比如说:"我听到有手机响(或听到有人打电话),能不能请打电话的家长到场外去打,请支持我们的工作。"我想,经过几次纠正,那些素质较差的家长也许会收敛些。要不,实在影响听讲效果。
当然,这些事也许不是您所能定得了的,如果您觉得有道理,我们就多渠道向年级组长或校领导反映,让我们同心协力、出谋划策,共同把孩子培育好,把学校建设好。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但字字发自内心,句句系肺腑之言。万望您保重身体,我们家长需要您,孩子们不能没有您。
衷心祝愿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丁廷福敬上
2004年12月21日
在家庭长期的熏陶下,丁羽对老师十分尊重友爱。节假日里,他经常邀请同学们一起去看望小学、中学和高中时的老师们。我们相信,一个知情、知恩的孩子,长大了一定会成为孝子的。
首师大附中的老师们,用行动感化学生,使学生们的心灵得以净化、升华,对学生们的立志、奋发起到了催化作用。实践证明,这帮孩子没有辜负他们的恩师:2006年,仅丁羽所在班考入北大、清华的就有11人,90%多进入一类重点,而这样的重点班在首师大至少有两个,另外还有两个准重点班。哪里有真情,哪里就会有感动;哪里有耕耘,哪里就会有收获。世间的事千变万化,唯有这一真理颠扑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