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百年建筑经典3

冰城石街--哈尔滨中央大街(3)

中华百年建筑经典(1-5) 作者:梅可


  1933年,震惊中外的"马迭尔绑票案"中的受害者,马迭尔旅馆的少东家西蒙·开斯普。

  1898年4月23日,沙俄中东铁路工程局工程师施特洛夫斯基,率领先遣队抵达哈尔滨的香坊田家烧锅,并以8000两银子买下了这个地方,作为中东铁路局的锚地。这便是今天哈尔滨的城址,中东铁路成了哈尔滨的城市生命线。

  1898年6月9日,中东铁路工程局副总工程师依格纳齐乌斯,率领第一批工程技术人员,从海参崴乘"海兰泡"号抵达哈尔滨松花江畔。他们是哈尔滨最早的规划设计者,怀揣着俄国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目的,走下了"海兰泡"号。

  最初的规划设计,是按俄国首都莫斯科的模式设计的,依据哈尔滨北临松花江、南靠马家沟的地势环境,规划布置街道。

  1900年,中东铁路局土木工程师列夫切叶夫,将办公移到马家沟渡口一带,开始对南岗进行规划建设。他的这次迁移,奠定了哈尔滨的城市坐标。首先,在全市最高点的南岗中心广场,建起一座东正教尼古拉中央教堂。这是典型的西方市政布局。然后以此为中心,向东、西、南、北、西北和东北布置了六条放射形道路,并在街道两旁建设了一批办公、住宅和服务网点等配套建筑,形成了一个俄式风格的行政办公区和商业建筑群。

  随着大规模的铁路修筑和城市建设,来自关内及邻省的中国劳工,开始大量涌入哈尔滨。这里原来是沿江地段的古河道,尽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于是,中东铁路工程局将沿江荒地拨给散居在哈尔滨的中国人。至1900年即形成了这条"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这便是今天中央大街的雏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