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百年建筑经典3

冰城石街--哈尔滨中央大街(11)

中华百年建筑经典(1-5) 作者:梅可


  圣·索菲亚教堂夜景

  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透笼街的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是参与中东铁路建设的沙俄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1923年,圣·索菲亚教堂进行第二次重建,于1932年11月落成。重建后的圣·索菲亚教堂以肃穆凝重、宏伟壮观、典雅脱俗的拜占庭风格展现在人们面前。教堂通高53.35米,建筑面积721平方米,可容纳2000人,是亚洲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

  20世纪30年代,哈尔滨的教堂就多达57座。加上中国的庵观寺庙,总共有128座,使哈尔滨成为诸神共聚之地。

  马迭尔宾馆中央大街

  不可多得的建筑精品

  1906年,俄籍犹太人约瑟·开斯普,在此开设了这座豪华宾馆,起名叫马迭尔。史学界有多种推测,一说,马迭尔一词的发音,与英文"mother"相近,这个犹太老头儿,有可能借此表达对自己祖国的怀念。另一说,马迭尔一词也与英文"modern"相近,可能是现代、时髦的意思。不管怎么说,这座时髦的宾馆,都是中央大街不可多得的建筑精品。

  整座建筑占据了西七至西八道街之间的一个街区,由于占地面积较大,因而平面布局比较舒展自由。

  建筑的立面处理相当精彩,其手法主要通过窗、阳台、女儿墙及穹顶等元素体现出来,反映出较强的"新艺术"特征。尤其是窗户造型非常丰富,既有半圆窗、弧形窗、圆形窗和方角窗等不同形式,又有单窗、双窗和三连窗之分,形成美妙的韵律感。

  周立军:比如说在女儿墙檐口上面的这种造型,它用的这种曲线,一些装饰线脚,都是比较典型的新艺术建筑的风格。

  多姿多彩的女儿墙造型,是这座建筑又一画龙点睛之笔。女儿墙以砖砌体为主,采用柔软、灵活的各种"新艺术"曲线造型,极具气势与动感。整座建筑仿佛具有了生命力一般,飘然欲飞。

  阳台是建筑的提神之笔。与中央大街上的许多建筑一样,出挑的阳台常常作入口的雨篷。而屋顶上托起的绿色异形穹顶,轻盈精美,带有少许德国古典穹项的味道,既强调了建筑的转角体量,又成为中央大街重要的景观要素。

  周立军:这个建筑在转角处做了一个穹顶。在哈尔滨,特别是在中央大街上,很多建筑都比较强调转角,转角下面是个入口,从建筑构图上,也形成了一个中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