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节:不创新便等死

一个字的力量 作者:文泉杰, 郑国明著


这个寓言有两层寓意:一是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二是讽刺那些本本主义的人,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

美国威克教授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些蜜蜂和苍蝇同时放进一只平放的玻璃瓶里,使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处。结果,那些蜜蜂拼命地朝着光亮处挣扎,最终气力衰竭而死;而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这一实验告诉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有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著努力,而是在随机应变中寻找求生的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我们不能否认执著对人生精神的推动作用,但也应看到,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灵活机变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要好得多。

只知道执著的蜜蜂走向了死亡,知道变通的苍蝇却生存了下来。执著和变通是两种人生态度,不能单纯地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单纯的执著与单纯的变通,二者都是不完美的。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是最后的成功,我们要学会执著与变通二者兼顾。

随机应变,灵活变通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会让你受益匪浅。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往往习惯性的按照常规去思考,如果我们能学会灵活变通,那么你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仅思考问题要这样,在工作上也应该这样。与领导相处的时候尤其要这样。领导为什么能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懂得灵活变通,故而跟在他身边的下属,必定要懂得弹性处理法则。所谓灵活变通与弹性处理,跟滑头性格与做事没有原则是不相同的。因时制宜,在某种特殊特定环境之内,配合需求,设计出最好的可行方案,这就是所谓弹性处理。分明已经改了道,此路不通,偏偏要照旧时那个法子把车开过去,这不是坚持原则,而是蛮干。

领导喜欢凡事肯变通、能适应的人。因为他不但不用担心这个人会受外在环境影响而情绪有所变化,使工作质量下降,而且还可以依赖他在非常时期应付一些突发事件,建立奇功。

不创新,便等死

人最可贵的就是具备创造精神。人类依靠神奇的创造性已经改变了世界甚至宇宙,人类的创造性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且越来越便利。所以,创造力是最宝贵的财富,如果你有这种能力,就能把握生活的最佳时机,从而缔造伟大的奇迹。

什么是创新?创新是以非习惯的方式思考问题的能力,看到与别人相同的东西,却又别出心裁,想出别人所想不到的或者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让我们知道了,这个世界上还有螃蟹这一道美味佳肴。一个人总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当他的某些想法和行为,违背了这个群体的习惯性思维和期望的时候,总要招来非议或者否定。但是,唯有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才会有创新,有了创新,我们才会超越现实,逐步走向理想的世界。

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一个乞丐到一户大财主家里去讨饭。乞丐实在是饿了,要不然也不愿意去财主家讨饭,宁愿去穷人家讨几口粥喝。

乞丐敲了敲门,还没有说话,一个佣人就大声呵斥:"滚开!不要来打搅我们。"

要是以往,乞丐肯定会知趣的离开,但今天不行,今天一定要讨到吃的,况且外面下那么大的雨,讨不到吃的,避避雨也好。于是,乞丐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

佣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衣服烤得差不多了,这时,乞丐说:"请给我一个小锅,我想煮点石头汤喝"。

"石头汤?"佣人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还从来没有人煮过石头汤呢。佣人想了想觉得这也不需要花费什么,也想看看乞丐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的,于是就给了乞丐一口锅。

乞丐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可是,做汤总得放点盐吧。"乞丐说。

于是佣人给了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些吃剩的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够收拾到的砧板上的碎肉沫也给了乞丐。

汤煮好了,乞丐将石头捞出来扔掉,把一锅鲜美的肉汤喝了。

这时候,佣人才知道自己受骗了,大发雷霆,但乞丐抹了抹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了。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为乞丐的聪明才智所折服。石头汤是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就是这个东西把佣人迷惑了,最后一步一步的走入乞丐设计好的圈套。试想一下,如果这个乞丐不创新,仍旧按照以前的做法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会得到什么结果呢?

创新不需要天才。创新只在于找出新的改进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为能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办法。我们都知道可口可乐,这种饮料在风靡全世界之前是没有的,它的配制秘方现在仍无法得知。它的创始人以前是一位店员,有一名医生给了他这个秘方,由此这位年轻店员花掉了500美元,这是他当时的全部积蓄。这个奇妙配方将创造多少大的奇迹,年轻店员也没有太多把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用这种秘方配制出来的饮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后来,店员遇到了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他请她品尝了铜壶中的饮料,姑娘赞不绝口,再后来,这位姑娘成了年轻店员的妻子。再后来,他们一起用那位医生的配方生产饮料,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我们再来看看著名的《读者文摘》发迹的故事。

20世纪20年代,那时候还没有出现一本文摘类的杂志。这天华莱士突发奇想,人们每天都在为选什么样的文章看而发愁,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判断哪些文章好哪些文章不好,那么如果我把这些文章选好再给他们看,他们一定会接受的。说干就干,华莱士找出堆积在书房里的旧杂志,把这些杂志上最经典的文章摘录下来,然后分门别类,做成了一本与众不同的杂志样本。

华莱士为自己的创举感到骄傲,于是他把样本取名为《读者文摘》,寄给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出版商。寄给出版商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这个样本以达到出版商雇用他当编辑的目的,二是想要出版商投资创办这本杂志。

一周后,出版商打电话给他,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谁会看这样的杂志,就好像没有人会吃别人嚼过的馍一样。"华莱士被拒绝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