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节:第三章 一个书生的乌托邦(12)

喋血的权杖:两千年中国历史中的风云变局 作者:王觉溟 著


他一贯坚定而自信的目光中终于闪过一丝惶惑。

  我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而废寝忘食,为了帝国美好的明天而通宵达旦,你们为什么还要造反呢!?

  回答他的是一片扑面而来的厮杀和呐喊。

  刹那间,王莽看见未央宫中的灯火在铺天盖地的喊杀声中战栗不止。

  他想起了五十年前的一盏灯火。

  当年的书生王莽寒窗苦读中的那一盏灯火,不也是微弱而暗淡的吗?可最终它却把自己燃烧成了一颗普照万民的太阳!

  于是,王莽仿佛又看见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

  于是他说:我不相信!

  地皇四年(23),王莽把自己早已斑白的须发全部染黑。

  他要让时光倒流,一切重来。

  这一年,王莽站在铜镜前顾影自盼。他身边站着一个霞帔凤冠的年轻女子。

  那是他刚刚册立的皇后。

  可史书其实并不承认"地皇四年"。

  更准确地说,历史把这一年叫作"更始元年"。

  这一年秋天,王莽派出的42万大军在河南昆阳与刘秀会战,结果全军覆没。

  王莽的军队伏尸百里,河水为之壅塞不流。

  噩耗传来,王莽率领臣子们来到长安的南郊,仰望苍天,痛哭流涕。

  他向苍天一声一声地哭诉他接受符命的始末,

  就仿佛一个被上帝遗忘在人间的孤儿,又像是被负心汉抛弃的怨妇。王莽向苍天发出痛切的呼告:"巍巍皇天啊!您既然授天命予臣莽,为何不殄灭遍及天下的叛贼呢!?倘若臣莽果真违背了天意,那就祈求您降下雷霆之怒吧!将臣莽诛杀!"

  苍天无语。

  最后,声嘶力竭的王莽依然长久地伏跪在天地之间。

  他的身后是一片秋日的萧瑟与苍凉。

  在天子的号哭声中,谁都知道天命已丧。

  可仍旧还是有很多人争先恐后地簇拥到皇帝身边,怀着仿佛比他更为沉痛的心情号啕大哭。那几天,长安城外哭声震天,日夜不绝。

  一艘行将灭顶的沉船,在葬身海底前的最后一刻,还有很多乘客去贿赂船长,企求得到一个头等舱的座位。

  这似乎很奇怪。

  可也并不奇怪。反正大新帝国这艘豪华巨轮,有的是头等舱的座位。所以那些日子里哭得最为悲伤的人,都被王莽任命为郎官。

  一夜之间,长安城遍地郎官。据《汉书》记载,多达五千余人。

  是年秋,更始皇帝刘玄由宛城向西攻入武关,一路势如破竹,大军直抵长安。

  一时,京师内外暴动四起。长安城陷入一片空前的大混乱。

  此刻,长安监狱中的那些囚徒纷纷涌到狭小的囚窗前,激动不已地望着外面的冲天火光。

  那是自由的火光。

  他们迫切期待着沉重的牢门被轰然砸开的一刻。

  不久,牢门果然打开了,走进来的却是皇帝王莽。

  囚徒们身上的镣铐枷锁忽然间都被卸了下来,一把把锃亮锋利的兵器交到了他们手上。

  王莽高高地端起一碗猪血。囚徒们听见苍老的皇帝用尽他最后的威严和力量向他们宣布:"朕赦免你们的罪,赐给你们自由!如果你们不为大新帝国效忠尽力,鬼神将不会饶恕你们!"

  王莽宣誓之后,将碗里的猪血一饮而尽。

  囚徒们三三两两地端起了碗。

  皇帝的誓言在空洞的牢房里回荡。

  随后,将军史谌便率领着这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开出长安监狱。

  行经渭桥之时,史谌忽然听见队列中响起一声呼哨,这群乌合之众顷刻间作鸟兽散。

  他们逃得真快。

  等史谌回过神来时,空荡荡的桥面上只剩下他一个人。

  去他的大新帝国!去他的誓言!去他的鬼神吧!白捡了一条命的囚犯们可没这么多忌讳。他们在重获自由的道路上狂奔。

  一个灼热的复仇欲望在他们的胸膛里燃烧,驱使着他们奔向皇室陵园。

  王莽的妻子、儿子、父亲、祖先的灵魂都在这里静静地安息。

  这一天,王莽的亲人们先是听到头上传来人群的呼啸声,继而是凶狠杂沓的脚步声,然后是刀剑乱舞的铲土声。

  最后,一丝可怕的光明撕破了地宫中宁静的黑暗。

  暴露在阳光下的骸骨发出一声惨白的惊叫。

  这一天,亢奋的囚犯们掘开了坟墓,焚烧了棺椁。在滚滚朝天的浓烟中,王莽的亲人们魂飞魄散。

  九月初一,更始皇帝的先头部队由宣平门攻入长安。将军王邑等人率部做最后的抵抗,在城中与刘玄的军队展开巷战。

  一个又一个士兵在王邑的身边倒下。王邑且战且退。

  这一天黄昏,长安城那些达官贵人的府邸和私宅里已经没有半个活人的身影了。死的死,逃的逃。昔日的官府豪宅中只剩下一具具血淋淋的尸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