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一刻开始,小刘协的命运便被彻底改写。
刘协并不知道,从此以后,他将作为一个颠沛流离的亡国之君永远活在屈辱的历史中。
一山不容二虎。
经过这场血流成河的政变之后,京师洛阳出现了两个铁腕人物。
一个是袁绍,一个就是董卓。
董卓决定会会这个大屠杀的总指挥。
他把袁绍召来府中,说有要事相商。宾主坐定,二人的目光无声地对峙了片刻。董卓笑笑,率先打破了沉默:"天下之主,应立贤明,每念灵帝,令人愤慨!陈留王刘协看上去似乎还可以,我想立他为帝,不知是否比天子强些?当然了,人总有小时候聪明长大愚笨的,不知道他将来如何!姑且先立他吧。说来说去,刘氏的种,其实也是不大值得保留的。"
董卓一下就亮出了底牌。他的意思明摆着:把刘协扶上去做傀儡,自己独揽大权;你袁绍是敌是友,就看你今天如何接这个话茬儿了。
袁绍毫不示弱,坦然接招:"汉家君临天下四百余年,恩泽深厚,兆民拥戴!当今天子尚幼,未有不善宣于天下,先生想要废长立幼,大臣们恐怕不会听命于你吧?"
董卓一听,立刻把手按在剑柄上,对袁绍怒吼:"你小子竟敢如此说话!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莫非你以为董卓的刀不够快吗?"
袁绍也拍案而起,勃然作色:"天下的豪杰,难道只有你董卓一人吗!?"说完,袁绍拔出佩刀,横在当胸,在董卓凶悍的目光中扬长而去。
袁绍知道董卓初到京师,立足未稳,暂时不敢对自己下手,但是日子一久,这个目中无人的武夫必定不会善罢甘休。
袁绍作出了一个无奈的决定。
一天早晨,洛阳东门的守兵无意中发现,司隶校尉的印绶竟赫然悬挂在城门之上。
那一刻,袁绍的车舆正疾驰在前往冀州的途中。
六 一盏人油路灯
袁绍一走,董卓最后的一点顾忌解除了。九月初五,董卓大会百官,昂着头说:"皇帝昏昧柔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改立陈留王,众卿以为如何?"
百官面面相觑,殿上鸦雀无声。
董卓又高声道:"昔霍光定策,延年按剑。今日亦同。有胆敢抗议者,皆以军法从事!"
话音一落,百官震恐。
董卓得意的目光从每个人的脸上扫过。
可还是有一个人慢慢站了起来。
他就是从黄河边上把天子抢救回来的尚书卢植。
董卓听见卢植桀骜不驯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上响起:"从前太甲既立,昏昧不明;昌邑王行事,罪过千百。故有伊尹、霍光废立之事。而今天子尚幼,行无失德,非前事可比也!"
董卓大怒,当即罢会。心惊胆战的公卿们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纷纷离开坐席。
卢植也准备离席。
可人们最担心的事还是来了。董卓扔过来一句话:"来人,把卢植拉出去斩了!"
曾被灵帝流放、此后一直亡命天涯的蔡邕立刻站出来替卢植说情。
他是作为一个朝野知名人士被董卓抓来点缀这个新政权的。当初董卓召他,被他婉言谢绝。董卓就给他传了一句话,说:"我喜欢灭人九族!"
冲着这句话,蔡邕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洛阳。
董卓很满意,三日内给他连升了三级。
除了蔡邕,议郎彭伯也站出来劝谏:"卢尚书乃海内大儒,四方仰望;倘若今日诛之,恐令天下人齿冷心寒!"
董卓觉得有理,新政权不宜给人血腥印象。何况要杀一个小小的卢植,也不急于这一时。于是将卢植释放,但是罢免了官职。
次日卢植便告老还乡。
后来董卓派出的杀手一路追到了他的家乡涿郡。
可是,杀手们扑了个空。
卢植早已携家人逃到了外长城脚下的上谷(今河北宣化县)隐居。
仅仅过了一夜,董卓就再度把百官召到了崇德殿。
这一次,大殿上多出了三个人:天子、太后、陈留王。
公卿们心知肚明:要变天了。
董卓站起来高声宣布:"皇帝在为先帝服丧期间,无人子之心,无人君之威,今废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协为帝。"
太傅袁隗当即登上御座,解下天子玺绶,奉于陈留王。然后扶弘农王刘辩下殿,向新天子刘协北面称臣。
何太后哽咽不止,群臣心中一片悲凉。然而,再没有人开口说话。紧接着,董卓又以何太后逼死董太后为由,迁废太后于永安宫。
刘协就是汉献帝。
实际上,这个早已千疮百孔的大汉帝国到此就结束了。此后几十年只是名义上的一种苟延残喘而已。
所以,刘协登上帝座的这一刻,可以被视为三国时代的零点。
刘协并不知道,从此以后,他将作为一个颠沛流离的亡国之君永远活在屈辱的历史中。
一山不容二虎。
经过这场血流成河的政变之后,京师洛阳出现了两个铁腕人物。
一个是袁绍,一个就是董卓。
董卓决定会会这个大屠杀的总指挥。
他把袁绍召来府中,说有要事相商。宾主坐定,二人的目光无声地对峙了片刻。董卓笑笑,率先打破了沉默:"天下之主,应立贤明,每念灵帝,令人愤慨!陈留王刘协看上去似乎还可以,我想立他为帝,不知是否比天子强些?当然了,人总有小时候聪明长大愚笨的,不知道他将来如何!姑且先立他吧。说来说去,刘氏的种,其实也是不大值得保留的。"
董卓一下就亮出了底牌。他的意思明摆着:把刘协扶上去做傀儡,自己独揽大权;你袁绍是敌是友,就看你今天如何接这个话茬儿了。
袁绍毫不示弱,坦然接招:"汉家君临天下四百余年,恩泽深厚,兆民拥戴!当今天子尚幼,未有不善宣于天下,先生想要废长立幼,大臣们恐怕不会听命于你吧?"
董卓一听,立刻把手按在剑柄上,对袁绍怒吼:"你小子竟敢如此说话!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莫非你以为董卓的刀不够快吗?"
袁绍也拍案而起,勃然作色:"天下的豪杰,难道只有你董卓一人吗!?"说完,袁绍拔出佩刀,横在当胸,在董卓凶悍的目光中扬长而去。
袁绍知道董卓初到京师,立足未稳,暂时不敢对自己下手,但是日子一久,这个目中无人的武夫必定不会善罢甘休。
袁绍作出了一个无奈的决定。
一天早晨,洛阳东门的守兵无意中发现,司隶校尉的印绶竟赫然悬挂在城门之上。
那一刻,袁绍的车舆正疾驰在前往冀州的途中。
六 一盏人油路灯
袁绍一走,董卓最后的一点顾忌解除了。九月初五,董卓大会百官,昂着头说:"皇帝昏昧柔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改立陈留王,众卿以为如何?"
百官面面相觑,殿上鸦雀无声。
董卓又高声道:"昔霍光定策,延年按剑。今日亦同。有胆敢抗议者,皆以军法从事!"
话音一落,百官震恐。
董卓得意的目光从每个人的脸上扫过。
可还是有一个人慢慢站了起来。
他就是从黄河边上把天子抢救回来的尚书卢植。
董卓听见卢植桀骜不驯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上响起:"从前太甲既立,昏昧不明;昌邑王行事,罪过千百。故有伊尹、霍光废立之事。而今天子尚幼,行无失德,非前事可比也!"
董卓大怒,当即罢会。心惊胆战的公卿们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纷纷离开坐席。
卢植也准备离席。
可人们最担心的事还是来了。董卓扔过来一句话:"来人,把卢植拉出去斩了!"
曾被灵帝流放、此后一直亡命天涯的蔡邕立刻站出来替卢植说情。
他是作为一个朝野知名人士被董卓抓来点缀这个新政权的。当初董卓召他,被他婉言谢绝。董卓就给他传了一句话,说:"我喜欢灭人九族!"
冲着这句话,蔡邕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洛阳。
董卓很满意,三日内给他连升了三级。
除了蔡邕,议郎彭伯也站出来劝谏:"卢尚书乃海内大儒,四方仰望;倘若今日诛之,恐令天下人齿冷心寒!"
董卓觉得有理,新政权不宜给人血腥印象。何况要杀一个小小的卢植,也不急于这一时。于是将卢植释放,但是罢免了官职。
次日卢植便告老还乡。
后来董卓派出的杀手一路追到了他的家乡涿郡。
可是,杀手们扑了个空。
卢植早已携家人逃到了外长城脚下的上谷(今河北宣化县)隐居。
仅仅过了一夜,董卓就再度把百官召到了崇德殿。
这一次,大殿上多出了三个人:天子、太后、陈留王。
公卿们心知肚明:要变天了。
董卓站起来高声宣布:"皇帝在为先帝服丧期间,无人子之心,无人君之威,今废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协为帝。"
太傅袁隗当即登上御座,解下天子玺绶,奉于陈留王。然后扶弘农王刘辩下殿,向新天子刘协北面称臣。
何太后哽咽不止,群臣心中一片悲凉。然而,再没有人开口说话。紧接着,董卓又以何太后逼死董太后为由,迁废太后于永安宫。
刘协就是汉献帝。
实际上,这个早已千疮百孔的大汉帝国到此就结束了。此后几十年只是名义上的一种苟延残喘而已。
所以,刘协登上帝座的这一刻,可以被视为三国时代的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