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篇

王莽,粉墨登场(二)

最恨生在帝王家 作者:纳兰秋


  做秀专家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因为互联网新媒介的特点,造就了一大批做秀的高手,这些人是互联网海洋里的弄潮儿,他们做尽了丑事、恶事,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让这些事成为时尚的噱头,引起无休止的以讹传讹、街评巷议。不过,现在的做秀高手是凭借了互联网的手段,倘若没有了互联网,恐怕就翻不起大风大浪了,所能运用的手段和发挥的影响也必将捉襟见肘,因此大可不必对网络做秀景之仰之心向往之,雕虫小技而已。

  遥想一下西汉末年,既没有四通八达的互联网,也没有可以肆意炒作的亮点,诸如性、婚外情、一夜情等,而且人的思想也比较保守正统,剑走偏风的现象不会得到推崇,独树一帜的另类行为也不会赢得青睐,这种情况下做秀就比较难了。但是不是因为没有做秀的氛围就不做了呢?不是。越是艰难越向前,这是古往今来做秀高手的信条。王莽是古往今来的第一做秀高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今天这些做秀的人,到了王莽面前,徒子徒孙都算不上的。王莽之高就高在,于西汉末年那样的不容易做秀的时代,硬是做出了一场轰轰烈烈、旷世罕见、空前绝后的真人秀。

  汉代以孝治天下,为了突出"孝"的概念,每个皇帝的庙号里都要有一个"孝"字,如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等等。孝也是儒家的核心概念之一,由其衍生或与其相关的忠、仁、谦、恭、顺等概念在古代左右人的思想至为深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尤为如此。这就是王莽生活的时代的社会大环境。要想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制造舆论,做秀炒作,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就要深谙社会大环境的特性,做到投其所好。

  王莽是个人才,这种事不用学就会,无师自通。社会不是推崇儒家和孝道吗?好,我王莽就做给你们看。而且王莽做事总是从长计议,就是看长,平时的蝇头小利他是不看在眼里的。他做的每件事,他做的每场秀,都不是单独成立的,而是为了一个总的目的。而这个总目的,随着王政君对他倚重程度的加深,不断地提高、加码,最后竟要取代汉家江山。

  由于王曼去世的早,没能赶上政君当皇后所带来的封赏,王莽从小就没有享受过其他叔伯兄弟那样锦衣玉食的生活。少年时代的王莽守着寡居的母亲过活,远离了骄奢淫逸,使他养成了好学深思的品行,这一点很重要,是他日后崛起的先决性条件。他忘却了声色犬马,把大把的时间花费在研究儒家典籍上,与一大批儒生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这些事情在他的叔伯兄弟夫看来,王莽就是一个另类,我们王家需要那么做吗?可是,在他们大不以为然的同时,王莽逐渐地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人脉,也赢得了谦恭折节的美名。王莽从小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活,应该怎么努力,而不想做一个浑浑噩噩的糊涂虫。

  阳朔三年,王莽的伯父王凤病重,王莽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做秀。他日夜随侍左右,亲尝汤药,忙得连洗手洗脸的时间都没有,以至于蓬头垢面;几个月衣不解带,生怕由于自己的疏忽导致伯父病情加重。王凤的亲生儿子都做不来这些。因此王凤大受感动,弥留之际,将侄儿王莽和外甥淳于长一起托付给元后王政君和汉成帝刘骜。

  淳于长是谁呢?他是王禁大女儿王君侠的儿子,元后王政君的外甥,王莽的姑表兄弟。王凤病重期间,淳于长和王莽一样日夜侍候,史书上记载"晨夜扶丞左右,甚有甥舅之恩。"故王凤弥留之际,一起将王莽和淳于长托付给妹妹元后王政君。这个事情对王凤来说,没有任何意图,一个是自己的侄儿,一个是自己的外甥,半斤八两,不存在偏向于谁的问题。但对于王莽来说,他却觉得淳于长是他上进路上的一个政敌。

  虽然说有淳于长跟王莽齐头并进,但王莽的做秀是十分成功的。在王政君眼里,王莽是诸侄当中最富令名的一个,绝非其他纨绔子弟可比,因此对王莽也多有留意。

  王莽较淳于长呢,优势在于他结交儒生,人际关系好,而淳于琼呢,在作风和道德上就不足称赞了。王莽玩阴的,把淳于长的不良记录一一登记于册,以备将来淳于长挡路之时,拿出来打倒他。

  王凤死后,他的弟弟,也是王莽的叔父王根成了大司马大将军。可是王根也老了,当权没有几天便重病不起,王莽像伺候王凤一样对待王根,丝毫不懈怠,而淳于长就不行了,此时因王凤的推荐做上高官,对王根的病重不以为意,心想着死了更好,我便可以顺理成章的做大司马大将军。

  历史上不乏这样的大头症患者,他们不懂得政治的残酷性,一旦得志便猖狂不止,忽视敌对力量的存在,最终也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对于这种人,根本不值得同情,相反倒要鄙视他,目光短浅者是不适合从政的。

  王莽抓住了淳于长的软肋,也不顾及姑表之情,施展一个小伎俩,便将淳于长陷于不义之地,使他彻底的丧失了政治资本。

  王莽对病重的王根说,叔啊,你看你病了这么多天,淳于长也不来看你,我看他是良心坏了,有人告诉我,他知道你病了,心里还很高兴呢,说你死了,大司马大将军的职位就非他莫属了,他甚至安排好上台后的人选,什么人该封什么官,什么人该担当什么样的职务,他心里都有谱啦。

  王根一听就骂王莽,混蛋,怎么不早跟我说?王莽诚惶诚恐,早不敢跟你说啊,因为不知道你对淳于长是什么态度,也害怕你生气加重病情。王根一听也是这个理,就指示王莽把情况报告给元后。

  王莽见到姑母后,把刚才的情况一说,还拿出那本专门记录淳于长劣迹的小册子给她看。王政君看后勃然大怒,让王莽把情况汇报给成帝。成帝下诏免去淳于长的官职,让他回封地去闭门思过。淳于长事件虽小,但隐藏的东西却很多。

  第一,王莽厚积薄发,少年时代打好了底子,为其在政治风浪中搏击积累了资本。这样的资本既包括人脉资源,又包括名誉,还包括政治手腕和手段。在公众眼里,王莽是个大孝子,待人接物有古贤风范,儒生们以交结王莽为荣;通过伺候病重的王凤和王根,王莽赢得了王氏家族的信赖,尤其是姑母太后王政君对他青眼有加,认为他是王家不可多得的人才,肯定要加以重用的。这一切都是王莽较之其他族人无法比拟的优势所在。

  第二,淳于长的跌倒,使得再没有人跟王莽争夺大司马大将军的位子了。王莽之所以要扳倒淳于长,就是因为淳于长对他构成了现实威胁。王根病重后,有两个人有能力跟王莽争夺大司马大将军的位子,一个是王立,他是王莽的堂兄弟,但这个人见钱眼开,成不了大气候;另一个就是淳于长,他是王政君的外甥,成帝的姨表亲,而且还封了侯,实力不容小觑。故而王莽要寻机铲倒淳于长。淳于长政治上的弱智给了王莽可趁之机,他的结局也是咎由自取。

  第三,王莽这个人够阴险,玩阴的有一套。他在社会上有好名声,儒生大都向往他,可那全是假象。真实的情况是,这个人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不讲亲情。淳于长怎么说也是他的表兄弟,可他却不管这一套,只要有成为他的"路障"的嫌疑,他一概下手不留情。玩两面手,阴的一套,阳的一套,定型为王莽惯用的伎俩。阳的一套是做秀,沽名钓誉,而阴的一套则是下杀招,无毒不丈夫。

  这就是真实的王莽,也是隐藏在他光彩的做秀背后的见不得光的另一面。

  绥和元年,王莽三十八岁,他如意的登上了大司马大将军的宝座,在他一生的政治生涯中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从此,他迈进了权力中枢区,他的一举一动都可能造成重要的影响。

  然而这只是一小步,王莽的心思不在于此,而是有着更加长远的目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