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篇

周瑜,天妒英才(二)

最恨生在帝王家 作者:纳兰秋


  索要人质事件

  建安七年,孙权刚继位不久,发生了一件令他十分为难的事情。那就是曹操向他索要人质。

  在北方,曹操在官渡打败了袁绍,心里美得不行,北方基本上搞定了,接下来趁着兵威正盛,饮马长江,统一全国。曹操的如意算盘是这样打的,战略部署也紧跟着,毫不滞后。再看曹操南向的战略目标,最抢眼的就是两个,刘表和孙权。刘表坐镇荆州,占据要冲。荆州这个地方自古就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由荆州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谁要是占据了荆州,东可以吞吴,西可以灭蜀,北可进中原,南可以临湘楚,战略地位十分之重要。但刘表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知不知道荆州的重要性,守不守得住呢?

  刘表空有其名,无有其实。一是没有战略眼光,在官渡之战中,刘表采取中立态度,既不帮曹操,也不帮袁绍,要做山观虎斗,部下劝他,要他"固将择所宜从",就是说最好在曹操和袁绍间做出选择,要不然将来谁胜了,对荆州也不利,双方的怨恨都会集中到刘表身上,刘表不听,只想"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此举招致曹操的不满。曹操认为,"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可见曹操早就有了先灭袁绍后图刘表的心思。曹操的军事祭酒郭嘉也认为,刘表不过是"座谈客耳",其鄙夷之情明显;二是不会用人,举两个例子来证明,刘备四处投靠,一直没有稳固的根据地,后来投靠刘表,刘表不但不重视,"备屯樊城,刘表礼焉,惮其为人,不甚信用。"要不然也不会发生"刘皇叔跃马过檀溪"的故事了,刘表不仅不珍惜刘备的资源,反而将他赶到小地方--樊城去。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诸葛亮,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就是刘表的辖地,卧龙先生的大名如雷贯耳,却没能打动刘表,白白的让诸葛亮赋闲,简直是资源浪费;三是后事不稳妥,刘表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琦,次子刘琮,在接班人的问题上,刘表的表现非常糟糕。按理说接班人应该由长子刘琦来担当,但是刘琦的背景不行,没人支持,即使有人支持,但分量不够。而次子刘琮就不同了,背后有掌管荆州水军的蔡瑁支持,因为刘琮娶了刘表续妻蔡氏的娘家侄女,刘表对蔡瑁可是说是言听计从,故此,刘琮成了刘表的法定继承人,刘琦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出镇江夏,暂时离开了是非之地。这就为将来荆州集团的分裂买下了隐患。

  这样的刘表能守住荆州吗?不能。刘表的这些弱点,除了他自己不觉外,其他人都已了然于胸。刘备、曹操、孙权都在打荆州的主意。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与他隆中对策,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以荆州为根据地,东边与孙权搞联盟,西边进图巴蜀、汉中,以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战略目标。孙权呢,在鲁肃的建议下,更是对荆州垂涎欲滴,企图据为己有,抢占战略制高点,进而使势力范围达到整个长江流域。曹操也不落后。曹操收拾完袁绍后,就将矛头指向荆州,意图非常明显,就是灭掉刘表,占据荆州要冲,然后挥师渡江,剿灭孙权。

  曹操在军事上咄咄逼人,打着天子的旗帜四方征讨。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决心南征刘表。在此之前,曹操玩了一个花活,搞了一次索要人质事件,意在敲打孙权。

  建安七年初秋,天气转凉,风吹叶落。曹操以天子的名义命令孙权遣送儿子作为人质,送往许都。曹操玩这手儿阴的,就是防止孙权跟刘表结成联盟。孙权的儿子一旦掌握在曹操的手里,孙权就不敢轻举妄动了,投鼠忌器啊,万一曹操撕票就不得了了。

  那么,孙权到底有没有联结刘表的意图呢?确实有。而且支持和刘表结盟的人正是鲁肃和周瑜。这两个人一个创意,一个执行,配合的非常默契。

  历史上真实的鲁肃并不是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忠厚迂腐--不是这样的,那是罗贯中涂抹过的鲁肃,实际上,鲁肃"体貌魁奇,少有壮志,好为奇计,性好施与。"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且与周瑜关系甚为融洽。有名的"指囷相赠"的故事就发生在他们两人之间。周瑜曾做过居巢县的领导,有一次军粮不足,便向鲁肃借粮。鲁肃便指着两囷之中的一囷对周瑜说,拿去用吧。那时候一囷大约有三千石,相当于现在的万斤以上的粮食,可见鲁肃出手够大方的。周瑜和鲁肃之间的友情也由此而奠定。
鲁肃非常有政治头脑。孙权曾向鲁肃询问,怎样才能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业呢?鲁肃直截了当的告诉孙权,有曹操在,这样的事情就不要想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先机已被曹操抢占,我们要想别的出路。孙权就问他,我们怎么才能与曹操抗衡呢?鲁肃说,曹操的老巢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诚多务也",事情太复杂了,事情复杂就会有破绽,我们需要做的呢,就是鼎足江东,以待天下之变。鲁肃所说的鼎足江东,是指曹操、刘表、孙权三足鼎立,而非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因为当时刘备尚四处流窜,鲁肃没打刘备的牌。但是当刘表的荆州集团被曹操摧毁以后,鲁肃立刻调整策略,改联合刘表为联合刘备,一起对付曹操。

  对于这样的联盟政策,曹操深为顾忌。因此在出征刘表之前,曹操向孙权索要人质。孙权非常生气,认为曹操欺人太甚,于是就召开会议讨论这件事情。可是没想到,会上的气氛很让孙权失望。张昭、秦松等重要人物犹疑不决,既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就是一个劲的摇头摆尾打哈欠,气坏了孙权。自那时起,孙权就知道张昭这些人靠不住,不足以谋大事。谋大事者,一二人而已。于是,孙权便把周瑜单独叫到母亲房中,以诀大事。

  周瑜说,主公啊,我举个例子来说吧,昔日的楚国发源于荆山之侧,地方不满百里,可是君主却胸怀大志,总是选择睿智贤能的人作为自己的接班人,逐渐地在这些有所作为的君主的努力下,不断地开疆拓土,使楚国能够立都于郢,成了一个占据荆扬,南至南海的大国,享国祚长达九百余载。如今,咱们东吴的形势和楚国相似啊,主公继承父兄未竟之业,兼有六郡之众,粮多兵精,将士们无不用命;况且我东吴境内物产丰饶,凿山为铜,煮海为盐;百姓们不希望发生战乱;水陆交通发达,朝发夕达;民风劲勇,所向无敌。诸如以上,为什么要向曹操遣送人质呢?主公想没想过遣送人质的后果?一旦入质于曹操,便被他抓住了小辫子,什么事情都要一致合作,曹操的任何号令都要无条件的执行,这样不就是受制于人吗?况且有什么好处呢,不过让你列侯,十几个仆人,几辆车几匹马而已,这样的待遇怎么能和"南面称孤"相提并论?以我的意见,人质千万不能遣送,还是先观察曹操的下一步举动吧。若曹操真的是主持正义,再称臣也不晚,但是如果曹操穷兵黩武,图谋暴乱,那无异于引火自焚,主公就可打出反曹义旗,以待天命,成就大事,何必遣送人质!

  周瑜的这席话,所表达的意思是非常丰富的。一是,举楚国为例,是在为东吴的割据找历史依据。你看楚国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我们为什么不这么做?意在告诉孙权,孙、曹势不两立,入质无异于自缚手脚,自缚手脚的事我们怎么能干呢?二是,周瑜向孙权列举了东吴对抗曹操的优势。既有地理上的优势,如物产丰富,粮食多,盐铁利大;又有人的因素的优势,将士用命,民风劲勇,人心稳定;还有交通方面的优势,东吴地处长江下游,擅有舟船之利,最为北方人所顾忌。既然有如此的优势,何必入质于曹?意在告诉孙权,我们不仅有割据的历史依据,还有切实的优势。三是,周瑜向孙权阐述了入质后的遭遇,以此从反面力劝孙权不可入质。入质无异于称臣啊,那么称臣有什么好处呢?封侯和称帝哪个更吸引人呢?不言而喻,称帝乃是最打动孙权的。周瑜深谙孙权绝非甘心俯首事称臣的人,故而抛出称帝的理由,杜绝了孙权在"入质"问题上的权宜之计。

  孙权的母亲深明大义,拉着周瑜的手对孙权说,仲谋啊,公瑾所言甚是,公瑾和你哥哥同年,小一个月而已,我视公瑾如己出,你也当以兄相待。老太太多聪明啊,一句话既拉近了权瑜两人的距离,也使周瑜感动至深,更加用命。看来,古人笼络人心的手段,真是高明啊。

  孙权彼时刚统事不久,根基未稳,故而在遣送人质这件事上,广泛听取老臣的意见,也是应该的。实际上他是不想遣送人质的,张昭一干人等的意见令他很是失望,于是他想到了周瑜。周瑜的话落地有声,孙权甚为受用,以为周瑜是个可谋大事的人,以后越发信任重用。孙权拒绝遣送人质,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和曹操决裂了。曹操心里老大不爽,孙权小儿,竟然不识抬举!于是下定决心,剪灭刘表后,在长江天堑必与碧眼儿(孙权貌奇,碧眼蓝睛)决一死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