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您在演讲中,最注重的是哪些问题,或者说经常注意把握哪些原则?
答:我在演讲前,总是要备人、备课、备方法,同时,又要考虑到以下六点。
一、要讲求增强魅力的原则,即强磁性。一个演讲者如无吸引力,没有魅力,很难取得演讲实效性。
二、要讲求准确科学的原则,即科学性。一次演讲要安排科学的内容,不能违反科学性。
三、要讲求因人制宜的原则,即针对性。一次演讲要符合听众需要。为此上台之前要考虑听众水平、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演讲。
四、要讲求预见性或前瞻性原则,即超前性。在演讲时,要有预见,要善于讲出听众没有想到的,或听众想到没有讲出的问题,形成演讲者先导与领航作用。
五、要讲求随机应变原则,即机敏性。会场里听众思想千变万化,演讲人要从情绪、眼神等方面观察听众的思想动态,进而随机应变。一个好的演讲家必须有很强的应变能力。
六、要讲求内容丰富多样原则,或称多样性。演讲人在演讲前,要设计几种方案,如纲目、例证和语言,都不能只有一种而要多样化,不仅要有丰富的内容,而且要有多种表达艺术。
一个演讲家如能做到以上六点,才算及格,否则只能算"达标"。
28.年轻人赞扬长者的奋斗精神,可用哪些诗句?
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
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29.长者鼓励青年继续进步,可用哪些诗句?
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30.您在演讲中,怎样发声?借助哪些器官发声?
答:我们在演讲时,非常重视演讲发声学。在演讲时,如何发声关系很大,要做到音色、音质、音量俱佳并不容易。为此,每个演讲人都要认真研究发声器官的健康,至少应保证有耐性、不嘶哑。
我的嗓子很好,而且演讲时间越长,嗓音越响亮。当然也应适度,一般来讲,以三四个小时之内为好。
中国古代有一本书,叫《灵枢经》,书中写道:"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口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声音之机也。悬壅垂者,声音之关也。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这些说法比较准确地道出了发声的机能,以及各发声器官与发声时的功能。
外国也曾有人谈到发声问题,比如16世纪威尼斯的音乐理论家瑟夫·察里诺斯所著《谐音原理》中讲,"天赋的发声器官是咽、舌、口和肺。意志使这些器官活动便产生了声音。由声音产生语言和歌唱"。
从上述东、西方两种谈发声的言论中可以看到在认识上有异有同,但中国早于西方一千七八百年。
为此,我们中国人应感到自豪,中国的演讲家应从中国的演讲实际出发,认真研究人的各种器官的发声与共鸣。
我们既要保持发声器官的健康,形成独特的音色、音质、音量,又能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调节,使自己的发声器官适应各种演讲内容的需要,力争做到声情并茂。
另外,我不喝酒,不吸烟,不吃辣椒,在演讲中决不声嘶力竭地喊叫。这都是我的体会。
31.一次演讲,众口难调,怎么办?
答: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演讲中,演讲人、演讲内容、听众,在这三者之间,如何做到"三适应"并不容易。
演讲人与听众,听众与听众,各自生活在各自的时间、空间里,每个人的经历与知识乃至素质都各不相同,在不同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距离。演讲人则如导演、作者、演员,如何把三者距离拉近,这就要有一个黏合力,要用内容、形式、语言,用各种艺术手段进行调节,不仅要缩短演讲人与听众的距离,而且要拉近听众与听众的距离,使他们能产生共鸣与共振。
我的经验是在演讲内容上下工夫,使传达与接收之间寻求一些更广阔的天地。演讲人讲的内容和听众理解的内容之间,必然有差异,差异之中必有空间,在其间增强寓意,同时还要引导听众在其间进行思考。把空间留给听众,让听众自己进行再创造。
演讲人,用语言形成沟通的桥梁。
使听众在理解上不断地联想与延伸,这也许可称之为"演讲接受美学"!
32.请问演讲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答: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所谓关键就是最重要的。至于什么最重要,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着眼点就不同。我认为关键是"脑子"。
人类由动物--类人猿进化而来,那么人与动物主要区别在哪里?从身体器官来说,人和动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动物。人虽有手,但灵巧度不如猴子;人有腿能跑,但速度不如鸵鸟;人上树登高、游泳都比不上有些动物。为什么人可以被称为"万物之灵"呢?因为人有了这样一个大脑,人就成了世界的主宰。人要想进行表达,就必须有一个健康的脑袋。嘴巴之所以被视为"智慧之窗",是因为嘴巴要受大脑的制约,为此,我认为演讲好坏,最根本的是要看大脑是否健全、健康。我们不可设想一个脑子很笨的人,可以成为演讲家。因此,我再三强调一个好的演讲家,必须有个健全而智慧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