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上来说,你对于手中的计划要拥有一种统筹能力,在进行下一步的行动之前,先确认这种能力仍然存在。好比说你脑海中会突然跳出一种想法:假使再不去访谈老一辈的成员,家族的历史故事就会从此失传。既然你恰好拥有一部摄像机,拍摄一部以家族成员为对象的影片是件很合理的事,之后你可以陆续加入视觉与声音效果,并用电脑制成一片多媒体DVD光碟。
最后一个阶段是为你的计划做"点晴"之笔,这是创造过程中的艰辛时刻,发明家托马斯o爱迪生所说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成"就是这个意思。对你而言,这个阶段可能包含无数个小时的拍摄、录制、编辑以及混音等过程,直到你的家族历史终于包装完毕并等着派送为止。
你刚刚描述的过程跟我目前用来处理问题的方法有点类似,只是我从来没想过这样也能称之为创意。
那么你觉得创意是什么?
制造某些具有绝对原创性的东西。
有人说原创性是创意的另一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古希腊人认为没有任何事是具有原创性的,依照他们的说法,每件事早就以某种概念存在于世上;艺术的创造是直观地察觉这些概念,而为它们赋予具体的形式。在许多宗教的传统里,创意被思忖为上帝的一种体现。艺术家是传播的通道;而创造物几乎是处于附属的地位。原本是多明尼加修会的僧侣,后改皈依圣公会的马修o福克斯(Matthew Fox)教士人曾形容创意是:"连接到身处我们之中的神圣,并……把神圣带回给大众。"你带回给大众的这个神圣礼物,可能会是件古典的艺术创作,但它也可以是任何你再熟悉不过的事:将孩子抚养长大、撰写一份报告、与伴侣做爱,或是准备一顿晚餐。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发挥创意的机会。
依你所说,似乎每个人都是艺术家。
你的生命就是你送给这个世界的礼物,一种以你为对象的终极表现方式。这使得它成为了一种艺术形态,而你就是那位艺术家。若我们不对自身的能力负责,也不遵循我们与生俱来的潜能过生活,那么在创造之神的面前,这不啻是我们最大的原罪。"创意是灵魂带来的狂喜",神秘主义者迈斯特o埃克哈特(Meister Eckhart)如是说。创造的过程是有趣的,有时更让人深深着迷。孩子们天生便熟悉,但我们需要有人提醒,才会知道当创意自然流露时,才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刻。心理学家米哈利o奇兹壬米哈里依(Mihaly Csikszentmihalyi)称此阶段为"流动"。
如果我想进一步发展创意,有任何好建议吗?
活跃的艺术家将保持创意定为他们的戒律,这里的戒律指的并非强制性的工作,只是作为支柱。种种例行事务及仪式为我们打下基础,使我们的思绪得以翱翔天际。托拉o撒普(Twyla Tharp)以早起晨泳开始她一天的生活。朱莉亚o卡梅伦(Julia Cameron)的"艺术家式教学"是无数渴望有创造力者的一种选择,她会虔诚地潦草书写出"早晨的页面"--循自我意义而源源不断的三页文字,它使心灵变得清晰,同时也抓住了下意识中浮现的巧思。
培养好奇心及兴趣,每天都试着对某件事物感到惊奇。
米哈利对众人如此建议。
相对地,也试着让自己成为带给他人惊喜的人。大部分有创意的人随身携带笔记本,以便记录稍纵即逝的灵感及平日观察所得。如果你偏好图像甚于文字,或许可以学学摄影师彼得o比尔德(Peter Beard)四十年如一日的做法,随时带本加上注记的剪贴簿。懒人是无法过创意生活的,这代表你必须持之以恒地尽最大努力,不断地挑战自己,才能让你有所突破。
听起来得费一番大工夫,如果我没有足够的时间或空间应付所有的事,该怎么办呢?
把创造当成一回事的人会找到解决之道。他们会刻意早起或是晚睡,在火车或飞机上大略刻画出他们的想法,并把自己停妥的车子或是公园的长椅当做权宜的工作室。罗琳(J.K.Rowling)在爱丁堡的咖啡店里完成哈利o波特第一集的写作;一位新泽西的通勤巴士司机也利用午休的时间,在他的空巴士里练习大提琴。
没错,有些人以及某些计划,需要一个特定的空间。(假使你正在画一幅六尺长﹑十尺宽的油画,你将会需要一间工作室)但更重要的是,你必须创造一个内在的空间。有个经典的禅学故事是这么说的:某人向禅学大师求教,大师便给他一只茶杯,并开始朝杯中斟茶。那人不住恳求大师赐教,但换来的只是继续给他一只茶杯,不断地斟茶。最后,茶水终于溢出杯缘,求教之人也一头雾水。"保持平静",大师说:
"你的心就如同那杯茶水--过满了。当你将心中的思绪净空之后,才会有容纳我教诲的余地。"培养创造力的最大阻碍之一是恐惧。利用冥想并学习去集中精神,让你不会把恐惧(或是生命中其他不可避免地会让你分心之事)当成借口。最重要的是,发展你的天赋以献给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