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三 小红低唱我吹箫(1)

知君用心如日月 作者:杨紫陌


 

费丹旭 小红低唱我吹箫图

  提笔要写低唱的小红,确发现是这样的词意难说。不为这首姜夔的词,而是为二人一世的命运。男则饱读诗书,空怀千古志,却屡试不第,终生不仕;女则锦肤花貌而一世飘零,辗转沦落他人手,一生不得一夫。

  姜夔生活的时代正是宋金两相对峙的时期,他的词中常常流露出去国的麦秀黍离之悲。那样的世风离乱,一切已没有了秩序。怎样满腹才情,在铁骑来犯的黯淡国运中,也失了意思。他仕途坎坷,屡试不第,一生布衣,依附幕僚清客为生。

  小红原是范成大家养的青衣歌女,那年冬意将尽之时,雪意冲开了枝上梅,姜夔访于范园,范成大将小红赠于姜夔。此图正是描摹姜白石带着小红乘舟离开苏州范园之景。

  雪夜里,伴着一支清箫,橹声欸乃里两人乘着小舟幽幽驶过垂虹桥,极目处正寒水迢迢,一切茫茫然不可知,唯有眼前小红双颊晕红的胭脂,如一抹春色,让人如此的心意热络。小红可低眉浅唱,小红可执手清宵话语,小红可相拥温昵。身外事渐成烟波,此情此景不如添一曲新词。于是幽然吟出:

  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白石这样的语气,是为小红亦是为自己。文人与歌女,因为相知,自古以来便是对着相怜相惜。

  读此图时,周身觉得冷,似是有无尽的寒意袭来。坐在船头的小红,这样柔弱堪怜,在雪夜里,她衣单袖薄,唱着:

  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她是那春来燕,年年是客,空恋旧巢,不知明岁谁家画梁可栖。

  说起范成大,便想起他清新妩丽、奔逸俊伟的诗词。想起同时代的杨万里、陆游。南宋朝廷虽偏安苟活,名士文人却一样是襟怀洒落,志气不堕。范成大当时在南宋政坛也曾是挥洒自如的风流人物。

  范成大原是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的进士,别号石湖。宋金议和后,曾以政殿大学士身份出使过金朝,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几近被杀,终是不辱使命而归,并将使金过程写成《揽辔录》。孝宗继位后,因与其政见不和,便辞官回乡,隐于家乡石湖。也曾是怎样的激昂意气置生死于不顾的节义臣子,也得按下那一腔如火的刚烈,褪下官服,悄然地乘一素轿,回到故乡。时局多变幻,保得全身而退,也是一种豁然。虽不是鲜花著锦而归,却终也经历过政治的云际变幻。所以亦可安心。

  晚年他更是结交文士、一心问诗。

  姜夔与范成大本是文人相羡,诗词往复,互为酬答。庭内宴前度曲作歌时,便隐约有小红倩影徘徊流连,如那雪里一枝梅花,点缀其间,缕缕暗香,清味幽渺。

  姜夔此时正游历安徽而归,他是在从合肥的归途中,受范成大之邀来到苏州的。正好是个冬末春初。范家的一园梅花正吐芳露蕊。范村是范宅之南一圃,原是他人七十间房舍,购置后将房屋尽拆除,以其地三分之一植以梅树,并构以亭台堂榭。范石湖将此圃名为范村,取意于唐人杜光庭的《神仙感遇传》。姜白石来时,年已六十七岁的石湖老人正病着。白石便常常悠悠踱于范村,此时范村正潇潇雪意,那梅在雪中放出光华,点点红艳,正是赏梅的好时节。范成大殷殷授简索句于姜夔,欲求梅园之新词别调。姜夔著名的《暗香》、《疏影》、《玉梅令》便于此时精心而作。范成大索回这几首词后,大加赞誉,称其“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词间意象自是有一种才情风流。姜夔在词前小序中记述: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徵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石湖宅南,隔河有圃曰范村,梅开雪落,竹院深静,而石湖却畏寒不出。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