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白露,光阴往来。
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南朝 江淹 《别赋》
看着眼前云树苍苍,山峦如黛,心中却空无一物,恍惚已记不得与你何时相见何时别离,从春草碧色等到秋露如珠,一年一年我只是等……可是唯见明月耀白露,心中早就是一层淡淡的霜色了,没有了相思,唯见日月来去,光阴回环。
情到深处情转薄,是一把刀深刻在生命里了的痕,这么多年早已不知道什么是痛。唯有月下清辉里,一声轻叹,不提也罢。
唯有在这样的暮色里,想起少年的他,从远处走来,身披一身清淡的灰,像是夜深时悄悄从窗棂里度进来的月光,深婉如水,有一种不经意的喜悦。而那一双温情的眼正语笑晏晏,望住我,我蓦然就呆了,他怎么会知道我在这里,他怎么就知道了?可是,他只是这样走过了,什么也没说,原本他或许是想说什么来着,不然为什么他会对着我而来。那一刻我断定他是为我而来的,可是他终是什么也没说,沉吟了一下,他在我的身旁。我几乎就闻到他身上的味道了,听到了他咻咻的鼻息了,可是他终是身子一闪就去了。
那个长衫少年。在上元之夜。
可是去看灯会的路有千条万条啊,可他为什么偏偏就走过这条清越越的街呢。
桃花几度开落,他们之间却无故事。
提亲的人来了又去,可总不是他,那个在薄暮清寒里相见的少年。她在深闺的夜里,望着月亮一遍一遍地想:
为什么乍见他,就像是前世的宿命一样心痛神痴不能逃离。可既然是宿命,为什么却没有那根相牵的线?那天怎不在他眼底下遗一方帕子?上绣着并蒂莲的那方,或是题着‘闲却秋千索,寂寞梨花落’的那方。或是遗下一只翠凤的宝钗,他拾在手里,睹物思人,难保不动攀折之心。钗上蝶双舞,宝钗本成双,另一只还簪在佳人头,他诗书之暇,拈在手里时,或许相信这份姻缘原是前生定,不管千里万里也总还有个寻头。可是那天我什么也没做,他也是。如果光阴可以倒转,我一定在那个淡淡地暮色里,迎上他的眼光,走上前告诉他:‘奴家姓李,名叫青鸾,家就住在这条街的尽头,那个黛瓦粉墙的宅院里,父亲即是告老还乡的李员外……’要一口气说完,说完转身即走,不看他的脸,一切交于天安排。不知这样可不可以把宿命的人儿抓在手。”
世上最痛的是莫过于日日为他情思奄奄,却不知道他是谁。
日子如流水,一年一年过去,待字闺中的她再也不能等了。她嫁到一个本地最大的绸缎商人家,夫家家道殷实,夫君是嫡长子,也读些诗书,管些家事,与她年岁相当。只是模样气度与那个少年相差甚远。她虽富足安逸,却终有失落。多年来不敢想象那个少年郎,自己为人妇为人母,一切像是人家画好了的线,她只沿着这条线走即可,她没有一件事是拗过了命的,所以她谁也不怨,一切顺其自然,她也从不争,只是默然接受,她断定这即是天意。
二十年过去了,她依然似是什么也没经历过,她有时看着堂前穿过的爱子娇女,有刹那的陌生,突然这一切像是跟她没了关系,她只想收拾了自己的金钗翠钿、针线女红回她的娘家去,躲在自己的楼上,继续绣她从门前货郎那里买来的各种花样子,然后再提上几行字,这几行字她已仔细推量了二十年,终于想得清楚明白,那字的意思不前不后,有情有度,有蕴有风仪。
庆幸的是她家中堂上老父老母仍然安在,她可趁着三月三上巳日、正月十五上元日借机回娘机,她总觉得这二十年怎么也不像是二十年,快得连光阴岁月也没来得及在她的脸上身上留下任何痕迹,她怎么也不信。
上元之夜的那一瞬,倒像是有二十年,清晰而沉着。
明年三月三归宁之时,她一定在昔年的闺房内,熏上一炉苏合,听着墙外的卖花声,倚在罗屏绣幕里,想想清楚,今夕是何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