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通论

隋唐五代河南的宗教·道教(一)

洛阳隋唐研究(第二辑) 作者:郭绍林 主编


  一、隋唐之际道教与政治

  隋朝复兴佛教的同时,一并恢复道教。道教积极主动为政治服务,受到朝廷的重视。长安道士焦子顺,曾为隋文帝改朝换代效劳,"告隋文受命之符",隋朝建立后,授予他开府、柱国等官职,他辞而不受,但隋文帝为他在靠近宫殿的地方建置五通观,尊称他为焦天师,"常咨谋军国"。(《唐会要》卷五十《观》)开皇二十年(600)十二月,隋文帝诏令全国,对于佛教、道教一并保护、扶持,说:"佛法深妙,道教虚融,咸降大慈,济度群品(众生),凡在含识(有情众生),皆蒙覆护。……敢有毁坏偷盗佛及天尊像……以不道论;沙门坏佛像、道士坏天尊者,以恶逆论。"(《隋书》卷二《高祖纪下》)隋炀帝也尊奉道教。他任扬州总管时,在设立慧日、法云两个佛教道场的同时,还设立玉清、金洞两个道观,以延纳两教的杰出人物。唐末道士杜光庭《历代崇道记》说:"炀帝迁都洛阳,复于城内及畿甸造观二十四所,度道士一千一百人。"(《全唐文》卷九百三十三)他在长安、洛阳两都及巡游各地,"常以僧、尼、道士、女官(女道士)自随,谓之四道场"。他在洛阳西苑林亭间盛设酒宴,"僧、尼、道士、女官为一席",其余宠姬、皇亲各为一席,"罢朝即从之宴饮"。但他对道教的崇奉远不如对佛教那么虔诚,因为道教徒往往在合炼丹药以求长生不老方面露出破绽。嵩山道士潘诞自称已经三百岁,为隋炀帝合炼金丹。隋炀帝让潘诞享受三品高官待遇,为他修葺嵩阳观,建造华丽的堂屋数百间,以童男童女各120人供他使唤。潘诞说"金丹应用石胆、石髓",于是隋炀帝征发石匠在嵩山开采数十处深数百尺的大石坑,折腾六年,金丹依然炼不出来。隋炀帝问起来,潘诞回答说:"无石胆、石髓,若得童男女胆髓各三斛六斗,可以代之。"隋炀帝大怒,大业八年(612),他因指挥收复辽东故土的战争已驻跸涿州(治今河北涿县),将潘诞押来处死。潘诞临刑时,还在玩弄骗局,说:"此乃天子无福,值我兵解时至(胡三省注:'学仙者谓蜕骨登仙为尸解,故其徒谓死为解化,今诞谓兵死为兵解。'),我应生梵摩天。"(《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一,大业六年、八年)

  西晋末年,道士王浮利用前代"老子入夷狄为浮屠"的谎言,编造了一部《老子化胡经》,说:"我(老子)令尹喜乘彼月精,降中天竺国,入乎白净夫人口中,托荫而生,号为悉达(净饭王的太子乔答摩·悉达多),舍太子位,入山修道,成无上道,号为佛陀。"也就是说,释迦牟尼是老子的弟子尹喜转世,经老子教化而成佛。道教徒常以这部伪经来和佛教争高低。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来嵩阳观,看见老子化胡壁画,冷言冷语讽刺道:"何不化胡成道,而成佛乎!"这个漏洞被揭露,"道士无言"。(《宋高僧传》卷十七《唐江陵府法明传·系曰》)

  隋朝末年,隋将王世充受隋炀帝指派,北上洛阳,维系隋朝的统治。唐朝建立后,王世充割据洛阳,名义上是隋炀帝的儿子皇泰主在这里行使统治权。武德二年(619)三月,王世充逼迫皇泰主授自己为相国,假黄钺,总百揆,进爵为郑王,加九锡。这样,王世充当皇帝只剩下禅让这最后一道程序。道士桓法嗣自称能解图谶,献上《孔子闭房记》,上面画有一个男子手持一竿驱羊的图。他解释道:"隋,杨姓也;干一者,王字也(干一二字合成王字)。王居羊(杨)后,明相国代隋为帝也。"他又抽选道家经典《庄子》中的《人间世》、《德充符》两篇献上,解释道:"上篇言'世',下篇言'充',此即相国名矣,明当德被人间,而应符命为天子也。"王世充极为高兴,说:"此天命也。"再拜而受符命,"即以法嗣为谏议大夫"。(《旧唐书》卷五十四《王世充传》)王世充指使部下频频出面要挟皇泰主退位,四月即皇帝位,在洛阳建立郑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