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与管理

专家管理≠管理专家

管理之道:战略对准 作者:席酉民 著


  为了克服外行领导,重要领导或管理岗位流行选择专家委以重任,比如大学校长、研究院所领导最好由院士或大专家担当,各种干部选拔时普遍对学位有较高要求,也造成了社会上对文凭的追逐,更可悲的是出现了许多假文凭,或含水量很大的真文凭。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领导或管理者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本无可厚非,但是不顾领导或管理岗位的知识特征而片面追求专家管理出现了不少管理问题。不少大专家在领导岗位上无法驾驭复杂的管理问题、特别是人事问题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影响了事业发展,也使当事人陷入困境。可以说,专家管理不完全能保证管理的专业性!

  所谓专家是指在某个方面有丰富知识和造诣的人士,人们常说隔行如隔山,就是讲一个领域的专家无法驾轻就熟地应对另一个领域的难题。所以在众多的专业领域,都有本领域的专家。但当面对管理问题时,好像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熟悉各种各样的管理活动并置身于一系列管理活动当中,于是管理领域的专门知识就不那么受人重视,似乎任何领域的专家都可成为管理专家。实际上,管理面对的是一个人物互动系统的驾驭问题,按照钱学森先生的观点,在这一互动过程及对其管理的活动中,至少需要三方面的知识,一是因果规律清晰、人们已经掌握了活动规律的对象或活动,这一类对象或活动基本上是物质的或可以物化的,其中的规律可统称为物理;第二类涉及到人的活动和管理(除去可以物化的部分外),人的行为和心理有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可称为人理;第三类是关于完成一项管理活动需要的人物互动的道理和规律,也就是做成一件事情需要的理,可称为事理,事理需要物理和人理的互动和耦合。所以管理专家需要学习和懂得上述三理,尽管与领域专家相比,对物理的掌握的深度有很大差别。而一般的科学和工程领域的专家主要涉及的是物理,其对人理和事理的掌握只是在经验和经历的基础上习得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专家面对的问题要比其他领域的专家更为复杂和广泛。

  我们还可从三个维度更深入地分析人类的知识构成及人群的分类和特征,见表2。从横向角度看,一是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高度,有的人在某个领域所掌握的知识很深很专,有的知识面很广,有的不仅知识面广,而且站得很高,能够高屋建瓴地运用知识;二是知识、见识、胆识,有的人有知识但没见识,学了不少知识,但很少有自己的见识。有的人经常有独到见解即见识,但却没有胆识实现之;三是信息、知识、智慧,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知识社会,信息自然很重要,然而现在不少人有信息,特别是从网上掌握了不少信息,但经常无法将信息转换为有用的知识。另外,有些人很有知识,但缺乏能力将其提升为智慧,或有知识没智慧。另外,我们从纵向分析,就可以区分出几种不同类型或适合不同类工作的人群。有信息、有知识而且知识有深度的人,这类人适合做领域专家;有知识、知识面广而且有见识,这类人适合做将才;不仅有知识,而且可以将知识上升为智慧,且高瞻远瞩、有胆识推动和驾驭发展,这类人适合做帅才。于是,我们大体上可以这样理解,在管理领域,具有专家知识结构的人才适合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管理者至少应该是拥有将才式知识结构的人物,而拥有帅才知识结构的人才适合做领导。

  表2知识及拥有特征分析深度广度高度知识见识胆识信息知识智慧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专家管理≠管理专家”了。一是因为,其他领域的专家与管理专家需要的知识是不同的,高水平的管理需要物理、人理和事理,并能融会贯通。而其他领域专家主要需要物理;二是尽管管理领域的知识并不是很难学习和掌握,只要用心和努力,注意学习和在实践中感悟,也能拥有基本知识。但遗憾的是,不少走上管理岗位的其他领域专家,由于是领域专家,自然不缺专业知识,加上熟悉管理活动但未能给予管理本身知识的正视,常常因拥有专长而忽视管理理论和知识,以已有经验、习惯和自己的专业训练代替管理知识和训练,从而不能规范、有效地应对管理需要。

  按理讲,专家有很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只要正视管理也是一个专业领域,也有其自身的领域知识,搞好管理也需要其自身领域必要的训练,专家管理就比较容易转换为管理专家。如果不能正视管理领域的知识和专业训练,不注意调整自己的已有专业习惯和经验并与管理特征相结合,即使是某领域的专家,也会遭遇很多无法回避的管理困惑,也很难自然而然地变成管理专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