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狗脸岁月:与青春作伴的日子

第三节 师生红黄绿:难忘师恩如海深(2)

俞敏洪传奇:从草根到精英的完美奋斗历程 作者:郭亮,黄晓 编著


每一年,曹老师都看着补习班的孩子一届届来,又一届届走,心里总是有些感伤。一群又一群的孩子从他这里走出去,在远方实现着自己的宏图大志,尽情挥洒他们的血汗,一步一个脚印地成就自己的事业……但这些,他却永远看不到。他看见的,只是从远山上吹来的风,偶尔带来些许得意门生的音讯。

有人说,商人贩卖的是货物,教师贩卖的是知识,曹老师并不这么想。商人获得的只是一时的赢利;而身为教师,一言一行,却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许多年后,人们不会记得曾经向谁买过什么东西,盈亏如何;但永远不会忘记,在生命的旅程中,恩师的目光一路随行,学生一言一行都还有他的影子,殷殷教诲如在耳边。

俞敏洪如同折翅的凤凰,如果没有遇上曹老师,他的前程很可能止于一个公办的正式教师。但当曹老师走进他的生命,他便获得了重生的力量,振翅高飞,越过了远山,飞向他传奇的一生。

信念心间植:剑指未名湖

信念是一种综合的精神状态,并非单纯的知识和想法,从本质上讲,它表达的是一种态度;信念还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只要信念坚定,就能精神振奋,甚至当生命遇到威胁的时候,也不会放弃内心的信念。

进入补习班以后,俞敏洪每天望着东边,那里有他的梦想——常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直到有一天,曹老师请一位考上北大的学生回校作演讲。

北大来的学生,在所有人的眼里无疑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天之骄子。她身上有一种书香的气质,微笑时显得优雅从容。她朝大家笑笑,开始介绍北大的历史。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是洋务运动失败后惟一留存下来的成果。本名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更名为北京大学。

“北大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民主、科学、自由的精神从这里发源,历代相传,直至今天,依然是中国大学里思想先进的典范。

“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他主张‘兼收并蓄’,延续了北大自由民主的传统,并且发扬光大。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等都曾在北大任教。”

……

这位女生的讲述虽然不是很长,但俞敏洪的心里却开始涌动出一股说不清的激情。北大的气质深深吸引了他。北大,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家乡的地方,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那里流淌着新鲜的沸腾的红色血液,思想解放、自由民主,这些只是从书本上看来的字眼,竟在那里真切地存在着。

其实,人的一生中,最难的一步莫过于确定自己的目标,目标确定了以后,就只剩下努力奋斗,坚持不懈,一步步走近目标,收获成功。俞敏洪拉满了一只弓,他要蓄足精力,将自己精确无误地射入北大这个靶心。

师姐正在讲述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俞敏洪来说,每一句话都是一方他进入北大的宝贵的良药。

“第一,要吃一堑长一智,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每次考试完仔细分析题目,找出自己写错的原因,掌握正确答题的技巧。认真分析卷子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慢功夫,一次两次看不出效果来,长期坚持下来,才能受益。

“第二,要注意锻炼身体,注意不要熬夜苦读。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保证精力充足;有足够的精力,在听课时候效率才会高,在考试时候思维也会更加敏捷。如果晚上通宵读书,第二天精力不济,上课时候明明听进耳朵里了,却记不牢,那可就是得不偿失了。

“第三,做题要挑着做。题海战术虽然有些效果,但并不总是适用。你们要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重点突击,掌握难题错题,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要把目光放在每次模拟考上,要知道,每一次模拟考试都不是你的最终目标,你的最终目标是高考。所以,每一次考试都要用良好的心态来对待。考得不好,说明你知识的缺漏被暴露出来了。这是好事,补好了这个缺漏,下一次就不会再犯了,这样下去,高考成功的把握就更大了。”

最后,这位师组给学弟学妹们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生活平庸的年轻人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信心,平时经常去找一些“赛半仙”算命,结果越算越没信心。他听说山上寺庙里有一位禅师很是了得,这天他便带着对命运的疑问去拜访禅师,他问禅师:“大师,请您告诉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命运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