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早下手为强!做别人没做的准备(1)

求职赢家的秘诀:教你找到求职的捷径 作者:卢文辉 著


    早下手为强!做别人没做的准备

    在我的高中时代,我就有了人生的第一次成功求职经历。这在20世纪80年代是非常罕见的。而我的第一次求职经历,完全是受我父亲的影响。

    我父亲在单位大多从事“舞文弄墨”的工作。我刚念初中时,父亲是《贵州日报》、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信息时报》等媒体的通讯员。结合本职工作,他常给新闻单位写稿投稿。而我也长期为他“打工”——经常跑腿到邮局去邮寄稿件和取汇款。

    我印象中,父亲每次下班回来手里都不会空着,不是拿着报纸就是书籍,还有他收集的一些资料素材。父亲的稿子常被采用,当从报上看到他的名字和文章时,我从内心很崇拜他,觉得他很了不起。每当稿费被汇来,父亲就叫我去取。那时一篇稿件的稿费也就几元钱。每次取回来,稿费大多就成了我的书本费和跑腿酬劳。为了多得零花钱,我心里老想着父亲多写稿,多挣稿费,这样我跑再多趟也愿意。起初,我是出于这种心理才一直关注父亲写稿的。

    父亲长期挑灯提笔,其实更多地是编写工作上的计划、总结、调查报告和有关论文,当在工作中出现了好的典型值得宣传时他才投稿。父亲当时在县经委工作,直到退休长达10多年。经委系统有几十家企事业单位,平时父亲老往下属单位跑,不停地作各种调查,开各种各样的会。当时他还是县委的特约信息员,又是县政协“工业志”的执笔人以及本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老师。他一人身兼多种职务。

    父亲常说组织上让他做这些事是看得起他,说明他是一个实干的人才,虽然工资不多加一分,但父亲的自满自信常溢于言表。我很羡慕父亲的这种状态,虽然辛苦但被人尊重。朦朦胧胧中我渴望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人,在当时那个年代,“文人”被刮目相看,作家是最吃香的职业。无数人幻想成为“文学青年”,整天做着作家梦。而在社会上,人们也都觉得能提笔的就是人才。

    出于好奇,我常常会翻看父亲带回家的书报和资料,甚至包括他的工作记录本。这些材料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许多从未了解过的东西。什么“生产计划”、“质量管理”、“原材料成本”、“产供销一条龙”、“职代会”、“企业结构”等很新鲜的词汇和术语,我对此兴趣越来越浓,久而久之养成了看父亲资料的习惯。父亲的记录本成了我课堂书本之外最重要的读物之一,通过它我开始认识和了解到社会崭新的一面。

    作为党报的通讯员,每个月父亲都会收到媒体通联部寄来的学习培训资料,包括传达精神、指导如何写稿和投稿、如何认识形势、如何抓住宣传报道的重点等,内容十分具体细致,指导性特别强。这些业务资料不少是“好新闻”案例评析,很生动。一篇好稿就是一个故事。这些资料也成了我的“故事会”。

    上了高中后,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我心中慢慢萌动了一种想法,那就是学写新闻稿。父亲了解我的心思后满口支持和鼓励。事先他并没有刻意要让我像他一样,他是在我自己感兴趣、自己愿意并作出决定的情况下才因势利导具体帮助和培训我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