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唯一的本土宗教,在中国长达五千年的历史中,它一直披着一层玄秘和神灵的色彩,似乎与我们的生活相距很远。但是,道家思想和阴阳道的易经,却代表了中国几千年士大夫文人的哲学观,它包含了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军事哲学乃至一切种种的哲学。事实上,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这种文化的烙印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早已经渗透到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在我看来,真正能够被称之为中华民族之根和中国元素的核心的事物就应该是我们中国古老而伟大的哲学思想,任何其他的元素都不足于与其相提并论。
但是与其他的宗教相比,道教有可能是教义最少的宗教,而且也有可能是信徒最少的宗教。为什么呢?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道教的教义比较深奥难懂,需要深度的参悟才能有稍许的理解。在中国的古代,都是帝王将相和文人士大夫们在研究它,而且,一部五千字的《道德经》,让上下几千年的文人们也有着不同的领悟和看法。早在几千年之前,老子就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老子说:"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解释:上士听了道,谨慎地参悟和实行;中士听了道,十分迷惑而且半信半疑;下士听了道,反而哈哈大笑(因为他不能理解,觉得是在说笑话)。但老子说,不被嘲笑,就没有资格被称为道。
南怀瑾先生在他的关于道的论著中,曾经提起过,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治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道家学术在中国的各朝代,都被称为帝王术,有道的帝王们信奉"不言之教、无为而治"的治国原则,使百姓安定、国家富足,像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就是采用道家的修为来治国的典范。
其次,在中国历史上,每当乱世到极点,无可救药时,出来拨乱反正的人物,都是道家人物。像姜太公,苟全性命于乱世,直钩钓文王,辅佐周文王和武王,灭商兴周;像范蠡,他辅佐越王勾践,在战败后为了保全越国,陪伴君王入吴为奴,然后用谋略得以复国,打败吴国,最后带西施飘然离去,弃官从商,并富甲一方;像诸葛亮,他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并毅然随刘备出来救世,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千古的良臣,他们都是表儒内道的:他们既有经天纬地之才,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同时他们也洞察天下大势所趋,深刻理解一己使命,遇到明君则当仁不让,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最后他们也绝不留恋荣华富贵,懂得安危之道,深知君王的秉性,或功成身退,或继续辅佐君王,但他们秉持清正廉洁的精神,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造福万民,成为万世的楷模。
所以,可以想象,如果你能学道、修道、悟道和入道,你的人生必将踏入通途,这是因为你能明白事物的本质所在,不再迷惑于表象,也不会纠缠于细节;其次你能洞察事物发展的规律,明辨兴衰存亡之道,为此你便能懂得应变,谨慎地取舍和决策,这样你便会避开祸变和安于福乐;再次,因为你有大概念和大智慧,所以很多东西会无师自通,你知道为什么,也知道如何做,为此你将会事无不成;最后,当你研修道家修为的时候,你会逐步变得虚怀、慈柔和俭啬,懂得收敛情志和保存精力,深谙不满盈的道理,因此不仅你的事业将更长久,你也一定会比发散的人更长寿、更快乐和更安定。
道是如此真实而有价值,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学习和修炼呢?
学习道家的思想,在我看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这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参悟。为此我们在导入之前,一定要明确我们学习的目的。在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有修道之人,道家的思想被派生和引变,从而产生各种流派,其中也产生了一些歪门邪道,这导致社会上一些人对道家产生一些误解,认为道家思想是一些江湖术士和研究长生不老术的人所故弄玄虚的学问,但这是严重违背老庄的本意的。在我看来,只有老庄的思想才是正统的道家思维,所以我们一定要去学正道,而不是偏门,我们的学习目的是为了研究透彻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什么,该如何更快乐和有价值地度过我们的有生之年,以及掌握一些研究问题的原则和逻辑,从而来帮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顺利和安定。
老子、庄子、孔子、墨子等,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哲学家。春秋时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士大夫们在巨大的动乱中浮沉,便开始苦苦思索救国和解脱之道,于是产生了诸子百家,所以这个中国历史上极度动乱的时代却同时也是中华哲学史上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繁荣时代。但是,在所有的诸子百家中,老庄所代表的道家哲学和其他诸子思想所存在的不同点,不仅在于其主旨上的区别,也还在于老庄从不刻意地去宣扬道家的主张。他们和孔子不同,孔子周游列国,到处宣扬他的政治主张,而老子和庄子却都是当时的隐士。相传老子是周王朝藏书馆的官吏,掌管史册典籍,后来看到东周王室衰微,便离开东周去秦,途中经过函谷关,关令尹喜强求他著书,老子这才写下这五千字的《道德经》,老子离关后就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而庄子也是类似,在年轻时曾做过小吏,后来一直过着隐居生活。
在我看来,他们之所以选择风轻云淡的隐居生活,一是为了避祸于乱世,二是他们十分理解在一个动乱的朝代,浮躁不安的人心是不太可能接受道家思想的。所以老子说:"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老子说,我讲的道理是容易理解的,也是容易实行的。但是天下人却很少能去理解和实行。我所讲的话是有主旨的,我做的事情也是有根据的,无知的人们不能理解我讲的道理,理解我的人很少,效法我的人就很珍贵了,所以圣人就好像是怀着玉质的内涵但是外表却穿着布衣一样不为人们所了解。庄子也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转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意思是说,道是真实而有信验的,但又是无为和无形的;道可以心传而不可以口授,是可以用心领悟却又看不见。在老庄的观点来看,道是不可名状的,道是不可言传的,但是道却是人生的珍宝;道也不是随便就能意会的,领悟道,需要先做好"心斋",就是要首先把心端水平,摒弃原来头脑中固有的思维定式,才有可能去接受道家的修为。
今天我以我对道的粗浅的理解,并尽量用简单的语言把道呈现给大家,是希望奉献给大家一个人生取用不尽的法宝和武器。虽然每个人对于道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我的理解也未必是正确的,我的表达也只能算是勉强的,但是我希望能够引导更多的人去研究《道德经》的本经,并从中获得美好的人生及更多地传播我们中国伟大的哲学思想的精华,这便是我写本书的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