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难以理解”的盲点

开放你的人生 作者:王辉耀 著


    “难以理解”的盲点

    上海创开无框阳台窗公司的董事长应钢星从芬兰留学归来,就曾遇到过一些体制上的“盲点”问题:“我们认为很简单、应该很好理解的事,有时在别人眼里恰巧不简单,很不让人理解。尤其是你的项目业务是全新的,我们国家原来不曾有过,管理部门没有碰到过或涉及过,目录上对不上口,就会困难重重。”

    “我们注册一家公司,专门在工厂里用生产线来生产一种生态别墅或木结构住宅,我把这家公司取名为某某生态别墅制造公司。问题就来了,遇到的问题是工商局不让注册,注册人员说,如果是别墅制造公司,性质如同房地产开发公司,需要相关的房地产资质要求。我们努力向他解释说:我们不是房地产公司,我们不买土地,不开发房产,我们只是产品制造商,把房子作为一种产品,在工厂流水线上制作,制造完成时卖出去……”

    “注册人员还是不理解。我一个朋友在工商局工作,于是我只好先去向朋友说明透彻。我首先申明:这不是来走后门,我们公司从事的行业是在欧美普及程度已经很高的工厂化制造行业,你甚至可以理解成这种产品就像制造简易帐篷和蒙古包一样……幸亏最后我的朋友理解了,通过朋友的努力,注册人员也理解了,注册才终于过关。”

    无论是文明、文化还是体制,先天的盲点当然可以后天解决,譬如我们可以通过出远门学习、工作、旅游的方式,来修补我们在单一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主导下所造成的价值观、文化、思维上的盲点。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在本国接触国际人、看世界各国的新闻、熟悉国际文化、接触国际社会和事务等各种方式来弥补先天盲点。重要的是你首先要自己心态“开放”,然后才能打破盲点,进而人生开放。否则,先天的东西还是会主导后天的行为和思维,“兼听则明”只能是一句空话。

    第二种盲点则是主观因素所造成的盲点,如思维方法、个性品格、知识技能、自身利益等。“先天”的盲点,我们还可以找点借口,说这是“非战之罪”,这是“时代的局限”,这是“体制的原因”。主观的“盲点”则完全是个人原因。

    “两众合并”:摆脱自身利益带来的视野盲点

    2003年,同一行业同在上海的聚众传媒和分众传媒分别获得了首轮50万美元融资,随后双方扩大战线,开始了短兵相接。分众此后获得了软银中国、鼎晖创投等众多投资机构的入股,而聚众的主要投资方是凯雷。双方投资者中如鼎晖创投的创始人吴尚志和凯雷董事总经理何欣,都是此次接受过我们采访的开放型成功者。

    这场“战争”进行到2005年,双方都陷入到“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恶耗当中,而渔翁则已经出现。此前不久,世界第二大户外广告集团法国德高贝登以1亿美元收购了两家香港上市公司媒体伯乐和媒体世纪,从而几乎垄断了上海的地铁和公交车广告。但基于自身利益带来的视野盲点,使双方都没有选择放弃较量。2005年7月,分众传媒抢先在纳斯达克上市,聚众传媒也不甘弱,在获得凯雷第三轮融资(此前已向凯雷融资达2000万美元)后,虞锋高调宣布在半年内上市。

    聚众的上市走到“就差最后申请这一步”的时候,8月,美国高盛的一位朋友来找何欣提关于聚众和分众合并的话题。2年前,分众首轮投资方软银中国曾提议聚众和分众的合并,不过,虞锋拒绝了。高盛是承销分众上市的投行,这时话题重提,却得到了聚众上市主承销商摩根斯坦利和凯雷的同意,原因很简单:合并能减少彼此的竞争消耗,发挥整合优势,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

    何欣后来在接受我主编的《财富裂变》相关采访时回忆说:“晚上半夜1点了,虞锋给我打电话,讨论此事。听得出来,他有些犹豫,是啊!这是很大的事。上市与合并,其实各有利弊,一方面上市也是指日可待,一方面合并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关键是看虞锋个人的利益得失和企业的未来如何平衡和取舍。”

    最终,虞锋接受了这个必须摆脱他自身利益和感受限制的建议,同意了这次合并。2006年1月9日,聚众和分众达成合并协议,几乎控制了这个行业的全部市场,“合并后,分众股价由30元涨到70元,充分获得了市场认同,可谓皆大欢喜。”

    一般而言,个人主观因素主导的盲点,主要集中在个性、认识、知识和技能,以及自身利益带来的局限上。关于如何开拓自己的视野,超越自身因素主导所形成的盲点。我将其概括为:

    ——有兼容心,打破个性限制;

    ——读万卷书,打破时间限制;

    ——行万里路,打破空间限制;

    ——上万维网,打破信息限制;

    ——交八方友,打破圈子限制;

    ——做多元事,打破专业限制。

    图2-2:开拓视野的六方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