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为我专攻幼儿教育专业的缘故吧,每次碰到亲友,我们都会谈论有关幼儿教育的问题。对亲戚朋友家孩子的问题行为,我还可以大致判断出原因,但要是素不相识的人来咨询,就有点困难了。就像孩子生病时,如果大夫不进行问诊,就无法判断出孩子究竟得了什么病。同样,如果没见到孩子,光听父母讲,就很难找出问题行为的根源。
孩子出现问题行为原因往往出在父母那里,也可能是孩子自身的问题。对于希望孩子每次考试都考100分的父母来说,如果孩子只拿到了95分或90分,就会被认为是偷懒了。而对那些孩子平常只能拿60分或70分的父母来说,假如孩子考了90分或95分,他们就会非常高兴。因为父母的期望和想法不同,同样的分数可以是问题,也可以是喜讯。
如果大人的期望值过高或期望方向发生错误,孩子就会出现问题行为。当然,也有可能是父母以外的原因,比如受到朋友的影响等。但对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是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的最主要根源。
首尔有一个小区里的父母特别重视家庭教育。有一对姐弟,姐姐6周岁,弟弟4周岁,他们每天都要去游泳馆、美术学校、钢琴学校和跆拳道训练中心。突然有一天,姐弟俩一整天都没有回家。妈妈到处找孩子,可哪儿都找不到。傍晚,两个孩子终于筋疲力尽地回家了。"你们一整天都去哪儿了?"生气的妈妈刚说了一句,4岁的小男孩马上回嘴:"妈妈,谁让你生了我!"原来这两个孩子在离家很远的儿童乐园里玩了一整天。每天都排得满满的各种学习课程是孩子逃学的最主要原因。那么,是这两个孩子的行为有问题呢,还是妈妈的要求太过分了呢?
孩子的每一个问题行为都有其原因。那些心中积累了挫折感、不安感以及悲哀和恐惧的大人可以通过洗衣服、看电影、抽烟等方式来缓解心理问题,而孩子心里的郁闷只能通过行动表现出来,比如掐人或打人,扔东西或砸东西。当孩子说"我想死""妈妈坏"之类的话时,表明他心里有个结。只有当孩子有了"生气""害怕""伤心"等情绪,他们才会说粗话或者行为变得粗暴。在外面玩了一整天的那对姐弟是因为每天排得满满的课程而感到心烦,加上自己又没听妈妈的话,认为肯定会挨骂,所以才会采取这种行动。
有一次,我给幼儿园孩子的家长讲课。其中有一位妈妈跟我诉苦说:"我家孩子说话总爱带'死'字,真是伤心死了。"我跟那位家长说:"好像您也喜欢说'死'这个字啊。"孩子妈妈说:"我没有呀。"这时旁边的另一位家长提醒她说:"哎呀,你刚才确实说'死'这个字了。"有时候大人无意间说的话或做出的行为让孩子心里积累了过多的不满,才使孩子出现了问题行为。对待孩子的问题行为,首先不应该只是责怪孩子,而应该先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那样做,然后再作相应的努力来解决问题。
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多与孩子聊天。当孩子能跟父母说出自己的"生气""伤心""恐惧"时,父母就可以帮助孩子确立自己将来的行动方向了。
不要期望养一个像玩具娃娃一样没有任何问题的孩子。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父母应该正确对待它,并寻找解决的方法。在一点上我就觉得非常对不起我的3个女儿。因为我是专攻幼儿教育的,所以周围的人们都认为我的3个女儿应该是善良、聪明、懂礼貌的理想型孩子。其实作为普通人,她们也有犯错误的时候,而她们的私生活也总是因此受到干扰。我为此深感内疚。
孩子在失败中学习,在困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并且给孩子一个在失败中站起来的机会。父母也不可能是完人,所以更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孩子行为的好坏,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孩子。这样父母和孩子都会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幸福。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点错误都没有。教育专家的孩子也会犯错误,也会吵闹、哭嚷。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我们知道应该认真听一听孩子所讲的话,并且在孩子伤心时能感同身受,然后想办法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这不应该只有专家才能做到,而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应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