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面对国内外舆论对高粮价的指责,美国似乎也做出了一个姿态。2008年6月3日,也就是在罗马峰会开幕之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了一系列措施,以强化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监管力度。
耐人寻味的是,在具体品种上,CFTC却仅仅宣布对棉花期货的暴涨暴跌进行调查,对于更受世界关注、价格波动更为剧烈的粮食品种,却毫无实质性措施出台。这与CFTC同期对石油价格异常上涨展开的严密调查,同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实,粮食危机背后的政治背景,比能源危机更为深刻,虽然有“阴谋论”嫌疑,但搞阴谋的人永远不会承认,因而也无法完全验证它。但从各个方面来讲,这种不见硝烟的“战争”确实存在。
粮食阴谋的大国策
在分析粮食危机中的大国阴谋时,我们不得不论及《战国策》中的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王命令大臣们都必须穿丝质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于是,齐国丝价猛涨,邻近的鲁、梁等小国就纷纷不种粮食种桑树,卖丝赚银子。过了几年,齐王又命令大臣们只准穿布衣,而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小国。于是,鲁、梁等国的人纷纷饿死,齐国灭亡了这些小国。
2000年斗转星移,国与国之间的主要斗争手段和目的,已经不再是赤裸裸的吞并与反吞并,但斗争的智慧却一脉相承。只不过,这一次,主角由列国中的首富齐国,变成了世界首强美国。大国玩弄的筹码仍然是粮食,但鲁梁的蚕桑却变成了亚洲国家工业品。
按照曾左韬博士的逻辑,“粮食阴谋”的大国策分为了两步:第一步,美国先调整自身产业结构,逐渐淘汰一般加工业,自己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产业和以金融为主的服务业,同时向亚洲国家转移一般制造业和进口一般工业品,并廉价出口粮食,把各国农业挤垮。第二步,等亚洲各国大力发展一般制造业、各国政府如2000年前的鲁、梁国君一样鼓励国民大量种桑树卖丝、激烈竞争使得工业品越来越便宜后,美国现在开始减少农作物出口,从而控制这些国家的粮食供应。
根据统计,在过去的37年间,日本粮食自给率由77%下降到27%。韩国粮食自给率也从本来可以自给急剧降到了26%。作为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盟国的日韩两国,由此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与此同时,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中大豆产量占全世界的42.7%,玉米产量占34.4%,小麦产量占11.6%,出口量更是占据全球大半壁江山,从而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取得了决定性地位。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这是基辛格在上世纪70年代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的话。
历史上,美国就发起过好几回粮食战争,有过不少粮食援助和禁运的案例。仔细研究完这些史料,我们不得不感叹“粮食援助这个比石油贸易更为强大的政治武器”是如何决定不少国家的政治经济命运的。
1945年,铁托总统主持并领导了南斯拉夫的政治改革,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试图摆脱苏联对南斯拉夫的控制。这时,“美苏争霸”的主角美国向南斯拉夫伸出了所谓的“友谊”之手,为南斯拉夫提供了巨大的粮食援助,但从此之后,南斯拉夫摆脱了苏联的控制,却成为美国的傀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美国等西方盟国随即对中国实行包括粮食在内的全面封锁和商品禁运,妄图将新生的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其中,美国对中国的粮食禁运一直延续到7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破冰。
1965~1967年间,美国总统约翰逊以要求印度支持美国入侵越南为条件,曾对印度采取限制出口粮食的政策。印度政府在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屈从于美国的淫威,最终改变了其反对美国入侵越南的外交政策。
1970年,马克思主义的信奉者萨尔瓦多•阿连德当选为智利总统,美国立即停止了对智利的粮食援助。不过这次阿连德没有被美国的威胁吓到,而是奋发图强,领导新成立的大众联合政府,全心致力于农业生产和公平分配的改革。当然,阿连德下台之后,美国很快又恢复了对智利的粮食援助。不可否认,封锁粮食是尼克松政府反对阿连德所采取的秘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