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渠道之祸

“灭”了经销商换货的念头

营销拍案·实景篇 作者:销售与市场杂志社 组编


  当初担着风险答应为经销商铺货,现在反倒成了用来牵制销售经理的法宝。仔细想想,生意场上的虚虚实实玩得欠"火候"。

  "灭"了经销商换货的念头

  顺利合作

  J之前一直在经销其他品牌,销量一般。黄强之所以选他,是因为他在同类经销商中售后服务做得最好,因此黄强把他作为当地的首位客户来发展。

  合作初期很顺利,一是Y公司的产品卖点突出,二是黄强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足,最重要的原因是Y公司研发的新品已经下线,正在测试阶段,一旦推向市场,对整个行业将是巨大的推动,同类产品将毫无竞争力。J很清楚代理T公司的产品会大有赚头,所以谈妥一些细节问题后,很痛快地就签了合同。但J提出目前资金紧张,只能先付80%的总货款,并承诺两个月内付清余下货款。

  由于和J是第一次合作,如果答应铺货,公司就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Y公司研发的又属于大件产品,一旦货款收不回而要把产品运回公司,运费及磨损加起来的损失会更大。

  J知道黄强的顾虑,态度很诚恳地和黄强深谈了一次。于是,黄强将J的情况上报到公司领导,公司领导让黄强自己拿主意,黄强认真考虑后认为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还是同意了。

  风波骤起

  产品进店开始销售,销量一直表现不错,Y公司也策划宣传了几次活动,市场逐步打开,但卖出的产品总是出现一些小问题。开始并没有引起Y公司的注意,后来发现几乎每卖出一件产品,几天后都会拿回来返修,更严重的是两款商品的外观居然出现了褪色。

  因为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J很不满,黄强也开始着急。询问过公司后,确属产品质量问题,因此黄强建议J将剩余产品做低价处理,损失由Y公司承担。

  但J不同意,坚持要把剩余产品退还公司。J考虑到Y公司研发的新品已经通过测试正式打入市场,于是想把资金全部"回笼"上新品,并对黄强表示如果厂家不同意,将扣压余下的20%货款,直到同意退货为止。

  两个月的期限已到,Y公司已经在催款,J坚持只有退货才会把货款付清,而Y公司根本不会同意把货收回,让黄强左右为难。这笔款已经不单是经销商的信誉问题,如果不能顺利收回货款,黄强在公司的信誉也会大打折扣,领导会认定黄强在把握经销商及沟通解决问题方面能力不足,收回黄强手里现有的决策权也是不可避免的事。

  于是,黄强一次次向J催款。J的态度很坚决,任凭黄强把嘴皮子磨破了也不理会,黄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J却悠然自得。

  这件事让黄强越想越窝囊:当初担着风险答应为J铺货,现在反倒成了用来牵制自己的"法宝"。再耗下去,只能是白白浪费时间,自己势必越来越被动,必须想办法扭转局势。

  以静制动

  仔细想想,黄强在处理这件事上太过急躁,才被J抓住"尾巴"大做文章;又或者是因为黄强太容易相信别人,生意场上的虚虚实实玩得欠"火候"。

  于是,黄强先打电话回公司简单说明目前的情况,公司表示理解,示意黄强自行处理,时间不能拖得太长。

  接下来黄强开始跟J打心理战,心理战比拼的就是看看最后到底谁先急。既然货款收不上来,黄强干脆冷处理,将J"晾"在一边。以后即使J愿意将店里的产品低价销售,Y公司也未必会补偿损失,当然,黄强也不会给J朝思暮想的新品。

  厂家面对的是整个市场,一个地方出现问题也可以先做其他地方;但作为经销商,一旦资金被产品套牢,再想"翻身"就很难了。耗时间?经销商哪里耗得过厂家!

  拿定主意后,黄强向J辞行。知道他要走,J有点慌,连忙问黄强什么时候回来,黄强只是含糊地表示处理完一些问题后就会回来。J又问,"店里的货怎么办",黄强说:"反正你也不着急,等我把那边的事情处理完回来再说。"就这样,黄强"晾"了J一周。第二周,黄强接到了J的电话,J在电话里扯了半天的闲篇,最后才问黄强什么时候回去。黄强让他再等等。

  过了两天,J的电话又过来了,还是老一套"问候""寒暄",黄强照样也敷衍了事。接下来J没完没了,隔三差五地给黄强打电话。

  "老狐狸"终于知道着急了。

  险中取胜

  估摸差不多到"出手"的机会了,黄强这才给J打电话。不出所料,J开始松口,只要求退换一半的产品。黄强明确告之,退货是不可能的,现在只有两种办法解决:一是按先前说的,把产品低价处理,尽快抽回资金上新品,折价处理的产品损失部分由Y公司承担;二是在当地另找一家经销商,把Y公司的产品全部买走,Y公司与J的合作到此为止。黄强甚至略带威胁性地透露,当地有经销商表示对Y公司的产品很感兴趣,已经多次找到他谈合作的事宜,如果J不做,他可以马上换家经销商。

  黄强让J考虑一晚。

  其实,黄强的手里也捏着一把汗,如果J真的决定放弃不做,黄强再去找另一家代理商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毕竟Y公司的产品在J的店里销售了很长时间,很多事情很难向新代理商解释清楚。不过事已至此,心理战还是要坚持到最后。

  第二天中午,J打来电话,J同意第一条解决方案,稍后会把余下的20%尾款打到Y公司的账号上,黄强突然间觉得"老狐狸"的声音是那么的悦耳。

  防患于未然

  降低经营成本,转移经营风险是商人的本质。J坚决不回款,一定要用新品换老品,也是正常的。但是,从Y公司角度来说就不正常,这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公司整体的计划部署,并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从这次合作来看,有几个问题如果可以提早意识到,就可以减缓后期出现的矛盾。

  首先,销售人员切忌求功心切,第一次合作不应该完全相信经销商给他铺货。

  其次,如果厂家打算在处理完老品之后推出新产品,千万要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再次,销售人员和经销商接触的过程中,不能一直吹捧经销商,培养他们高高在上的优越感。特别是在经销商提出不回款的时候,厂商的态度应该强硬,找到经销商的"软肋"。

  最后,经销商看好新产品,否定老产品,表面上看起来是经销商的看法及决定,其实并不一定是经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得出来的,而是由客户或员工提供。现在的经销商跑市场、拜访客户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时候都是在听取员工及客户的汇报,再加上自己的主观分析,于是得出个人结论。此外,部分员工的意见也常常存在偏颇。因为自身的懒惰便推说某项产品有问题,比如价格太高、包装不好,竞争对手投入很大等等因素,于是建议老板废掉老产品,换个新产品,同时下游客户也不愿意耗费精力推广当前看起来有难度的产品。

  当然,经销商的员工和客户回避自身的原因,或是推脱责任,把问题都"扣"在产品或是厂家的身上的情况极为常见,经销商因此受到误导,厂家往往也会因此而遭到损失。

  所以,在接到经销商的意见反馈后(尤其是针对产品或是厂家投入层面的问题)必须要组织相应的小范围调查,这个调查结果对后期的问题处理也大有帮助。

  化解矛盾

  出现了问题总会找到解决的方法。经销商既然对新产品感兴趣,很明显是看重了新产品带来的利润,而对新产品的负面影响或是风险因素没有足够的认识,厂家完全可以从这个角度突破。

  1.讲明新产品本身的风险性

  新产品没有经过市场验证,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性。如果不贴合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轻则导致投放失败,重则会牵连到经销商目前正常销售的其他产品。

  2.讲明新产品的退换货政策

  经销商可能会用惯性思维认定老产品能退货,新产品也能退货。因此,厂家要提前声明新产品在当前阶段不可退换货。

  3.讲明新产品的高利润来源

  经销商之所以看重新产品,必然是看中它所带来的利润贡献。一般来说,新产品的利润空间的确要比老产品大很多,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判断,利润的厚薄是建立在销量前提下的,没有销量,再高的理论利润空间都没有意义。新产品在投入市场的初期,很难保证销量,利润也没什么保障。

  4.讲明退货对员工及客户的负面影响

  经销商的所作所为员工及客户都看在眼里,于是经销商遇到不好卖的商品就退货,员工和客户也会跟着学。一旦形成习惯,遇到问题不是去想如何解决,而是找些理由退货,不断地挑产品,回避困难,最终的受害者还是经销商自己。

  5.讲明退货对经销商的形象影响

  越是有实力的经销商,影响力越大,公司的形象越重要,若是轻率对待厂家的产品,故意找理由,过多地向厂家转移经营成本,传开后对经销商的形象也会产生危害。毕竟,几乎所有的厂家都讨厌经销商在自己的产品上找问题。

  反过来说,若是经销商与厂家齐心协力,把一些并不优秀的产品做得风生水起,这样的经销商才是最受厂家欢迎的,也是值得长期培养和投入的。

  不论怎样劝说经销商,还得注意给他们留个台阶。毕竟退货的话说出来了,得有个合适的理由让人家把说出来的话再给收回去,不然,经销商就会为了一口气,和厂家硬碰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