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嗯。后来我们在钓鱼台国宾馆,有一次开会,我碰到过唐闻生。
蔡德贵:她不是北大的学生吧?
季羡林:她不是。可能是二外的,二外当时英语很有名气,就是现在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
蔡德贵:二外?
季羡林:第二外国语学校,现在就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现在的校长是郝平。
蔡德贵:郝平是不是当过您的助手啊?
季羡林:他在校长办公室工作过,给张学书当秘书。
蔡德贵:张学书在13公寓住。
季羡林:我在那时候住13公寓。那时候郝平是外事处长,外事处是有钱的机构,每到过年过节,办几桌酒席,一个送给他的老上司张学书,另外也给我送一份。
蔡德贵:他也是山东人,青岛的。
季羡林:我没有注意。
蔡德贵:您在钓鱼台国宾馆见过毛泽东吗?
季羡林:我见毛泽东不是在钓鱼台国宾馆,是在北京饭店。当时印度庆祝国庆节招待会,租了北京饭店,毛泽东参加了。平常毛泽东不出席这种会,对印度是例外,不是一个有名的讲话吗?毛泽东说,印度是很好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印两国的关系几千年来是很好的。这是那个有名的讲话②。
蔡德贵:就是在北京饭店讲的?
季羡林:就是在北京饭店,那是印度大使借北京饭店召开招待会,毛泽东参加了。一般的这种会他是不参加的。
蔡德贵:他在招待会上还吃东西了吗?
季羡林:吃了。
蔡德贵:那应该是准备的印度餐了。
季羡林:有点印度菜,主要是中餐。印度饭有一种炸的东西,挺脆的。里边有点咖喱。
蔡德贵:见毛泽东就这一次吗?
季羡林:以后也见过,在八大③。
蔡德贵:您是列席代表吗?
季羡林:不是,翻译处的。
蔡德贵:翻译八大的文件。
季羡林:就是同声传译,另外,八大文件。
蔡德贵:翻译处很多人啦。
季羡林:当时人数不少。当时那个中央组织部通令全国,只要八大翻译处要的人,不管是什么,都得来,不管是局长还是教授,只要八大翻译处点了名,都要来。那时候调了不少人。当时住在西苑饭店。
蔡德贵:那您是翻译德语还是英语?
季羡林:同声传译我在德语组。后来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世界语言长短不一,你开大会,你总得同时鼓掌么,结束的时候。可结果不行,哪一种语言也不如中国语言简捷。所以后来,不能同时鼓掌成了一个问题,那时候秘书长是周恩来,八大的,就给他请示怎么办?原来他建议,发言的桌上装一盏红灯,你上边同声传译啊,认为这个,主要是中国代表,讲的快了,你就按一下红灯。要不,就不能同时鼓掌。
蔡德贵:用这种方法解决。
季羡林:最初是适得其反,这个中国代表一看红灯,更紧张了,越来越快。到后来,就又请示周恩来,他说,你们可以删节。反正最后要印出来的,删节一点不要紧。所以我们后来,发言的主要问题不是翻译本身,而是怎么删节。就是研究这个玩意儿。
蔡德贵:八大的花絮很多了。听说周恩来这个人对翻译比较随和,陈毅脾气比较大。您给陈毅当过翻译吗?
季羡林:没有。陈毅是这样子,有一次碰到一个词:倚老卖老。是周恩来接待外宾,用了倚老卖老。那个翻译当时卡了壳,翻译不出来了。招待会完了后,周恩来就把中国的招待人员,包括翻译留下,研究怎么叫倚老卖老,怎么翻译(倚老卖老),英文,研究半天,也没有想出一个大家都同意的。后来,那个哪个社,出版《汉英词典》④。
蔡德贵: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