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航的爷爷奶奶一直和我们住在一起,帮我一起带孩子。所以说,如果三代同堂的小航都觉得妈妈的爱过于“物质化”,那么,长年与妈妈分开的青青的一切所作所为,不难理解了。青青那么排斥妈妈,仿佛这个世界上她就是独立个体一样。想来,这与王文丽常年在外有关系吧。
听王文丽说,青青出生后不到三个月,她就和爱人因为工作繁忙,把孩子送到了老家让爷爷奶奶代养,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抽出几天去看望青青,短暂的相聚,青青有时候甚至都不能适应家庭中突然出现了两个名义上与她无限亲近的人,这个孩子成了典型的留守儿童。在青青的记忆中,爸爸妈妈更像是偶尔来串门的客人。
我们的谈话引起了青青奶奶的注意,老人家坐下来听我们描述了青青小时候的状况,原来在孩子只有一岁大的时候,她常常会拿着电话自言自语,说着诸如“妈妈,青青可听话了,你回来看看我吧!”,“妈妈,邻居小弟弟的妈妈天天都会帮他买水果,我也想让妈妈给我买个大苹果。”这些话来表达对妈妈的思念,但是妈妈总也不回来。
后来,爷爷发现了青青“电话”的秘密,但是一辈子没接受过正式教育的老人并没有过多的关注青青关于感情的需求,而是无意中的言谈话语更加重了青青对妈妈敌对情绪。爷爷常常在青青耍脾气,又无计可施的时候说“再淘气,再淘气妈妈就真的不要你了”这些伤害孩子内心的话,如此反反复复次数多了,青青便真的开始远离妈妈,久而久之,远离变成厌恶,厌恶变成仇视,母女俩一见面,就是一个冲上去,一个向后退的僵持模式,任由王文丽如何表现,青青也无动于衷。
其实,在青青排斥妈妈的现实背后,掩盖的是她渴望爸爸妈妈关爱、呵护她的事实。诚然,我们做父母,都觉得自己对孩子的爱是最多,也最无私的。大们往往习惯用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对爱的需求。我们小时候穷,所以羡慕别的同学吃得好,喝得好,穿得好。等我们长大成了父母,就想把小时候这种失落补偿给儿女,希望他们不再遭遇自己童年的缺憾。可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现在的孩子缺少的并不是这些物质上的东西,而精神层面的抚慰。社会一直在呼吁给留守儿童更多的爱,就是希望留守儿童的父母多陪伴孩子,祖辈和老师多关注下他们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