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5)

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 作者:史景迁


  张岱的一生,就在崇祯十七年发生惊天动地的转折:他早年撰述明史的梦想不得不面对冷酷现实,转为阐释王朝败因。满人问鼎中原,随之兵祸不断、烽烟四起,张岱在山僧的掩护下,辗转避居南方山庙之间。张岱自言在那段浮萍飘零的岁月,还是随身携带卷帙浩繁的明史手稿。这或许是实情,总之张岱约在1670年代完成了这部巨制。现存的手稿复印件显示,当时这部书已可刊刻印行,不过整部著述到1990年代才在中国问世,这使张岱并非以史书留名,反倒因简短、警句式散文这种迥别的文体享有盛誉。
  
  散文是晚明主要文体之一。散文讲究文体雅致,竭尽所能雕章琢句,以彰显作者的多才多艺,笔触要敏捷、不拖泥带水,以捕捉飘忽情绪或瞬间刹那,同时利用语气上的对比或急转直下,勾引且震惊读者。张岱的成长过程中,这样的文体一直很受欢迎,他自己后来也成为散文大家。从许多例子来看,驰名的散文大家同时也是游记作家(travel writer)。他们以浪迹天涯、游山玩水闻名,寄居名士之家,不断四处流浪,敏于音调、悖论,能看他人所不能看,感他人所不能感,行文走笔虽扼要洗练,但也处处旁征博引。
  
  不过明亡后,到顺治二、三(1645、1646)年间,张岱逐步体认到,这类文体特别适合追忆夙昔,把已沦丧的世界一点一滴从灭绝中抢救回来。北方农民叛军和清兵入关并作,是亡明的两大力量,然而张岱个人生命的巨大灾厄,终究化为开启他心房的锁钥,让堆累蓄积的记忆释放出来。张岱流离失所时撰写的《陶庵梦忆》8手稿,篇幅虽短但感情丰沛,多亏友人保存,我们才有幸在日后分享他心灵永无休止的探索。
  
  无论如何,张岱其人仍难以尽述。他曾享尽富贵却也尝尽磨难,不过其现存著作却透露,他甘于寓居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不仅为自家子弟、忘年之交而写,也为同为明朝遗民的同志而写;张岱将乡愁置于对当下的关怀之上,好坏自由后人评断。他生于、长于龙山山麓,中年归返龙山,只为将心中了然之事理个清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