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与杨贵妃
京沪一流剧院正在“热演”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先有京剧《大唐贵妃》,继有昆剧全本《长生殿》。媒体介绍说演的是李隆基和杨玉环“生死不渝”的“爱情”悲剧。戏演得精彩,娱人耳目,是不成问题的。但我要说,那不是什么“爱情”,而是皇帝玩弄女性的一段故事,这在皇权加男权制度下是司空见惯的。
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都有个“恨”字。那么,谁恨?恨什么?或说,因为是“爱情悲剧”,所以有“恨”。读白居易、陈鸿,以及元稹的《连昌宫词》等等,大概可以得出结论:是杨玉环该当有“恨”。十五岁时被弄入禁中,先入“寿王府”,继被寿王的爸爸唐明皇看中,硬抢过来赐浴华清池,“始是新承恩泽时”,“六宫粉黛无颜色”,“从此君王不早朝”,李隆基不坐班了。
杨贵妃所恨何来?本来一个普通小女子,“及笄”之年当了皇帝的妃子,三十八岁被皇帝因迫于“安史之乱”而缢死马嵬坡。其间二十多年,在深宫中想来不总是如胶似漆、夜夜笙歌,《唐书》上说她也有被“谴”的时候。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皇权制度下之常事。杨玉环一入宫中,三个姐妹立马被封韩、虢、秦三国夫人,一个无赖哥哥杨国忠当了丞相。所谓“姊妹弟兄皆列土”。史书载,他们每年陪唐明皇“幸华清宫”,或入“禁中”,车马如云,排成五大队,“照映如百花之焕发”,观者如堵。杜甫所谓:“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是也。比较形象的描述,备于杜甫的《丽人行》,不具引了。
安史之乱,皇帝慌了手脚、失魂落魄。“六军不发”,把罪责先怪在杨国忠身上,再怪在杨玉环身上。此是吾国封建传统中一条混账通则:女人是祸水。那些“六军”的长官们说不处死杨玉环就不发兵,“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杜甫《哀江头》写得更“酷”:“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结果是唐明皇被开脱了,传位于太子,自己当了太上皇,杨贵妃则丢了性命。我认为,《长生殿》五十折以“剑阁闻铃”写得最好,概括了全过程。试想,杨玉环在地下能不“此恨绵绵无绝期”么?“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无非是杨玉环想得而终未得的哀怨之词,把这当作“爱情誓言”,岂不误会了诗人的本意?因此,悲剧“悲”在杨玉环这个女人的一生,而不是贵为天子的李隆基,无论他在舞台上何等“儒雅”、“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