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兴奋地走进雨中,任凭这天上的甘露把身上浇湿。凝望远山,景色更神奇。在很远的地方,云层稀薄之处,太阳与白雪映照之下,山腰处的树和草仍然闪着茵茵绿色,近处景致反而在昏暗之中难以辨析。光线的变化让眼前的山岭具有了丰富的层次感。云播雨,山叠嶂,美到极处,心却空旷。什么也不想,用张岱的说法,叫做“耳目不能自主”,只是痴痴地望……
愚姐从这幅照片里解读出黑与白,联想到杰克逊,我迟迟未复是因为我对于那位刚去世的歌手实在是太过陌生,竟不知如何作答。我很少听通俗流行,多半是由于自己对于古典音乐的聆听环境根本不讲求。音乐厅里固然可以,档次不高的音响甚至电脑里也照放不误。或许可以说,我把古典音乐给祛庄严化了。它们不过是自己干活时的背景音乐,听着心情好,就不去认真思考其中的意义。这多少有些不敬神明,不过也可以是一种“美到极处,心却空旷”吧。
在文章的末尾,愚姐谈到媒体对待杰克逊的做法,生前备极造谣诋毁之能事,死后却马上变脸,大唱颂歌,感叹媒体的是非不分甚至黑白颠倒。其实,演艺界甚至其他领域的一些名人得到媒体这样的对待,在如今这个社会里已属家常便饭了。当年,戴安娜也曾遭遇到媒体的疯狂追逐和揭露隐私。在她短暂生命结束前最后一次接受报纸采访时,她抨击那些小报热衷挖掘名人隐私,它们最希望看到的不是名人的成就,而是他们的错误,并且对于错误抓住不放。之后,戴安娜很快就以她令全世界震惊的死证明了小报记者的残酷无情和惟利是图。
杰克逊们的遭遇的确令人同情,不过,从一个法律人的角度看,却也是有几分无奈的事情。虽然媒体热衷挖掘隐私,耸人听闻,但另一方面,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也离不开这些媒体的传扬歌颂,甚至包装鼓噪。假如没有今天这样的大众传媒,一个艺术家即便是天纵之才,也无法像杰克逊那样声名震五洲,“粉丝”遍天下。无论在世界哪个地方,杰克逊所到之处,都是万人空巷,尖叫入云。他给人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拥趸们则报之以更高的名声和更丰厚的收入。类似的情况还见诸马拉多纳,他的崇拜者甚至创建了以马拉多纳为教主的“宗教”,直接把这位球星推上了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