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超越传统医学:整合直觉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各种情感(2)

情感自由 作者:(美)朱迪斯·欧洛芙


幸运的是,经过几个星期的昏迷不醒,克莉丝汀的身体开始康复。她若不能幸免,我将完全不知所措。当她和我重启心理治疗的程序后,我开始更清晰地理解“感觉好些”这个说法,它只是实现情感自由的一个方面。结果证明,尽管克莉丝汀在大踏步前进,但她的自我感觉受到一位亲人的轻视后,陷入了价值缺失的漩涡,而这加剧了她的自杀企图。克莉丝汀在近乎绝望的恐慌瞬间,没有能力抵御像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的破坏性情感。从前,我们专注于揭开导致她抑郁的根源,治疗她在生化方面的失衡。现在,我把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跟她相处时更注重互动。我教给她一些我在此期间学到的化解消极情感的行为方法:感到压抑时给朋友或我打电话,运用自我放松的技巧,写日记,演练一下怎么对付压力过大的人。(唉,当时我还没有开发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精神手段或直觉手段。)进一步说,我帮助她增强了自尊感,这样她在受到批评时就不再那么脆弱了。结果,克莉丝汀变得比较强壮了。但我知道,我不光需要这些普通的主流策略和方案。

为了帮助我的患者--同时也是为了我自己的情感自由--我必须进入一片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搜寻以前从未触及的知识。这意味着重新开启自己那关闭已久的直觉。这部分直觉连我自己都不清楚,不能坦然面对。我很清楚,把直觉引入医疗实践,很可能遭到同仁的非议。尽管心怀忐忑,我还是小心翼翼地沿着这条新路走下去。我不知道自己要到达哪里,也不知道该怎样到达。但我说,去探索一切未知吧,你会成功的。

上帝保佑我,我遇到了几个关键的向导,其中包括我的精神导师。到现在为止,我已跟他学习了20年。我遇见过一系列颇有抱负的导师--从一名超凡的家庭主妇(能与古老的灵体沟通)到一个精通宠物(尤其是狮子狗)心理的名人--有一位朋友告诉我,一个深谙冥想技巧的老师曾帮助过她。一个星期后,当我走在圣塔莫尼卡的一栋破旧办公楼里的一段嘎吱作响的楼梯上时,一个穿着平常棉衬衫和长裤的中年亚洲男人静静地坐在那里等我,毫无做作的样子。房间里出奇的安静,好像时间都停滞了。突然,我被他的双眼吸引住了,那两只深深的眸子我在什么地方见过。没等我说话,这两只眼睛也认出我--我的优点和缺点。我想跟他探讨一下。可是,当我问他关于他每星期一次的冥想课程时,他顽皮地一笑,说:“哦,你真的不需要这些!”“不,我需要,”我抗议道。其实,他知道我很需要。我开始在每个星期天去听课。从那时起,他扭住我的消极面不放:他知道该告诉我不能做什么,我照他说的做了。我开始向他学习,我真庆幸自己从那幸运的第一天开始做起,一直这么坚持下来了。

我确信,每个医生(老师)都能从精神向导那里获益,尽管这样的提法肯定会让某些同事对我嗤之以鼻。不幸的是,精神向导不会从天而降。这种关系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结合,类似于找到一个心心相印的伙伴。你可能苦苦寻觅几年,结果却一无所获。然后,你在某一天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想着自己的事,他或她却出现在你面前。遇见我的老师是一件幸事。时机一到,我们的人生轨迹就交汇了。

我的老师给我带来很多情感自由方面的知识,这要超过任何一本医学教材。我们的实践形式源于道教,它崇拜心、直觉和灵性(与更高层级的力量有关)的力量。它强调恻隐之心,强调帮助他人;它神秘但不抽象,每时每刻都浑然一体。头脑里装着这些,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至于茫然无措。我的老师也曾引导我按照一定的规律去思考,去探索自己的心灵和内心世界。由于我这样做了,所以生命力尤其顽强。几年过去,他还教会我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做到脆弱但不懦弱。我已经学会,即便感觉不自信或恐惧,特别是在双亲辞世自己感到痛心疾首的日子里,也要保持一颗爱心。我对情感自由给自己带来的这些益处,心里怀着莫大的感激。这并不是说我对痛苦有了免疫功能,而是说我能比较好地应对它。我的老师经常教导我,培养一个坚定不可动摇的内在核心,这样负面的东西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不能压垮我。每当被恐惧压倒,我就感到莫名的恼火,但他没有迁就我的恐惧。然而从长期来看,恻隐之心证实了它自己的力量,它激发我鼓起自己的勇气,变得自信起来。

在他所有关于自由的课程中,有一课最难懂(也最为必要),但极大地增强了我作为一个女人和一名教师的力量。他不是靠居高临下的灌输,而是娓娓道来,照亮你的心境,不留任何死角。你可能认为这与跟内心的魔鬼正面交锋比起来,显得微不足道。但对我来说,情况并不总是这样。长期以来,我一直跟大多数人那样,强力压制自己的力量。他讲的某些东西让我惊呆了。下面让我来解释一下。

顺应变化对我来说有时候很难做到,尽管现在的情况好多了。不必介意,变化是在所难免的。摩羯座的我倔强得像一头雄山羊,通常是偏爱一成不变的事物。在我20多岁的时候,每当躺在床上蜷缩在被子下面就有这样的预感,在遥远未来的某一时刻,所有事物都不是原来的样子。从医学院毕业后仍然如此,但我不能预见具体事物。尽管我这种内在的差异是积极的,但我仍然感到惊惧:我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而且觉得这样的改变让人有些害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