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葱茏、玲珑剔透的日本列岛上,一座座造型古朴、气氛肃穆的建筑,遍布于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每逢夜幕降临,一阵阵乌鸦聒噪声随风飘来,给那里平添几分寂静,几分阴森。亡灵,在这里出没;神灵,在这里集散;生者的希望,也在这里寄托。大和民族的精魂就栖息在这一座座古朴的建筑里。
这就是日本的神社。
日本的神社多如牛毛,据统计,日本全土目前共有大大小小的神社十三万座,也就是说,平均不到一千个日本人就拥有一座神社。说到神社,不能不附带说一说寺庙。日本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就是寺庙和神社不分,佛教与神道合一;谈论起来,历来都是神佛并称,佛即神,神即佛。对于普通的日本人来说,去寺庙烧香和去神社参拜,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神和佛只是分工略有不同而已。然而,这并不意味佛教和神道平分秋色,而是佛教的神道化。按照日本人最朴素的看法,释迦牟尼即天照大神,天照大神是释迦牟尼在日本的“本地垂迹”。所以无论是神还是佛,都是日本人的护佑神。由于这个原因,日本的寺庙同神社几乎一样的发达,两者常常同处一地,隔壁邻居。
如此众多的神社(寺庙),意味着什么呢?
原来,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把自己居住的岛国想象成是一个由众神守护的“神国”,在这个国度里,山川草木,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一切均由神所生,一切均有神的护佑。日本号称有“天地神祇八百万”,大至生育出产,小至柴米油盐,均有相应的神各司其职,在这庞大的神系中,以象征太阳的“天照大神”为中心,高居众神金字塔的顶尖,统治着整个宇宙和世界,而天照大神的后裔--天皇,作为“现人神”(也就是活神仙),代表着上天,在这片世俗的土地上保佑着大和民族,接受全体子民的顶礼膜拜。
这就是神道的基本思想,而神社,则是神道的物质载体。它是联系亡灵和生者、沟通人和神、慰问大大小小的神祇的地方,是举行各种祭祀仪式的神圣场所。
日本的神社通常建筑在环境幽静、风光秀丽的地方,入口处耸有类似中国牌坊的“鸟居”,四周围有土墙,主要建筑有本殿和拜殿。神社里供奉着天皇的祖先、上古时代的诸神、民族英雄、谷神以及某些引人注目的自然现象,诸如大山、瀑布或者奇石怪木之类。所有这些神社中,以伊势神宫、明治神宫和靖国神社最为著名。
求神问佛,本是日本人的癖好,那多如牛毛的“年中行事” (一年中按照习俗惯例举行的各种仪式、活动),一大半都同“神样”(神的尊称)有关。因此,日本人三天两头就往神社、寺庙跑,祈求得到神灵的护佑,消灾免祸。
正月里的“初诣”(首次参拜神社),给人的印象特别难忘,日本人对“神样”的虔诚和狂热,在此时达到了高潮。为了满足日本人的心愿,从年三十深夜到正月初一早晨,通往各大神社的地铁都是通宵服务的。
日本有所谓的“七五三”节,即男孩三岁、五岁时,女孩三岁、七岁时,穿上和服盛装,由大人带着到神社举行参拜仪式,祈求孩子健康、平安地成长。然后,还要买上一种叫“延寿千岁饴”的糖果,送给亲戚朋友,让大家分享孩子健康成长的喜悦。
日本还盛行所谓“神前结婚式”,即男女结婚时到神社举行婚礼,它是在基督教结婚仪式的刺激下,为了加强天皇、神社与国民的结合,又根据《古事记》里的神话制定的神道结婚仪式,其程序十分隆重复杂,主要有修祓仪式、神馔敬献、祝词奏读、三三九度的干杯、婚誓奏读、交换戒指、新郎新娘谨献玉串、媒人夫妇谨献玉串、亲属干杯等内容。
日本的国技--在国民中最有“人气”(受欢迎)的大相扑比赛就是按照神道的仪式进行的,并且由神官出来担任裁判。相扑手往赛台上撒盐,表示清洁赛台,祈求神佑;相扑手走上赛台后蹲下屁股,叉开双足,高高地抬起脚丫有力踏地的动作,是表示借助伟大的神力把土地中的恶灵踩到底下,使其无法兴风作浪。
除此之外,日本还有种种莫名其妙的仪式,比如盖房动工前要举行所谓的“地镇祭”(即破土典礼),以安慰地神,祈求施工安全,在上梁时又要举行“上栋式”(即上梁仪式),保证不出意外事故。那些仪式专门由神社里的“神官”出来主持,做得煞有介事。
最奇怪的是,日本还有一种所谓的“厄落”的消灾仪式,日本人认定,男子二十五岁、四十二岁,女子十九岁、三十三岁,都是属于大厄之年,大厄年的前后一年,分别称作“前厄”和“后厄”。在这段时间里,须万事留意,好自为之,及时举行“厄落”的行事,以驱除邪气,防止灾难。这种仪式倒不复杂,就是去愿意给自己消灾的神社参拜,将随身所带的小件物品,诸如梳子、布手巾之类故意丢失,这就是所谓的“厄落”。这种时候,旁人千万不能上去提醒,干不知趣的事。
以上的景观告诉人们:“神”依然活跃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活跃在他们的精神世界。或许有人说,这只是现代生活的一种点缀,是现代日本人对古老民俗生活的一种怀旧,而真正试图从神道中寻找精神生活的人寥寥无几。这种看法不无道理,但我认为事情绝非如此简单。
这就是日本的神社。
日本的神社多如牛毛,据统计,日本全土目前共有大大小小的神社十三万座,也就是说,平均不到一千个日本人就拥有一座神社。说到神社,不能不附带说一说寺庙。日本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就是寺庙和神社不分,佛教与神道合一;谈论起来,历来都是神佛并称,佛即神,神即佛。对于普通的日本人来说,去寺庙烧香和去神社参拜,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神和佛只是分工略有不同而已。然而,这并不意味佛教和神道平分秋色,而是佛教的神道化。按照日本人最朴素的看法,释迦牟尼即天照大神,天照大神是释迦牟尼在日本的“本地垂迹”。所以无论是神还是佛,都是日本人的护佑神。由于这个原因,日本的寺庙同神社几乎一样的发达,两者常常同处一地,隔壁邻居。
如此众多的神社(寺庙),意味着什么呢?
原来,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把自己居住的岛国想象成是一个由众神守护的“神国”,在这个国度里,山川草木,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一切均由神所生,一切均有神的护佑。日本号称有“天地神祇八百万”,大至生育出产,小至柴米油盐,均有相应的神各司其职,在这庞大的神系中,以象征太阳的“天照大神”为中心,高居众神金字塔的顶尖,统治着整个宇宙和世界,而天照大神的后裔--天皇,作为“现人神”(也就是活神仙),代表着上天,在这片世俗的土地上保佑着大和民族,接受全体子民的顶礼膜拜。
这就是神道的基本思想,而神社,则是神道的物质载体。它是联系亡灵和生者、沟通人和神、慰问大大小小的神祇的地方,是举行各种祭祀仪式的神圣场所。
日本的神社通常建筑在环境幽静、风光秀丽的地方,入口处耸有类似中国牌坊的“鸟居”,四周围有土墙,主要建筑有本殿和拜殿。神社里供奉着天皇的祖先、上古时代的诸神、民族英雄、谷神以及某些引人注目的自然现象,诸如大山、瀑布或者奇石怪木之类。所有这些神社中,以伊势神宫、明治神宫和靖国神社最为著名。
求神问佛,本是日本人的癖好,那多如牛毛的“年中行事” (一年中按照习俗惯例举行的各种仪式、活动),一大半都同“神样”(神的尊称)有关。因此,日本人三天两头就往神社、寺庙跑,祈求得到神灵的护佑,消灾免祸。
正月里的“初诣”(首次参拜神社),给人的印象特别难忘,日本人对“神样”的虔诚和狂热,在此时达到了高潮。为了满足日本人的心愿,从年三十深夜到正月初一早晨,通往各大神社的地铁都是通宵服务的。
日本有所谓的“七五三”节,即男孩三岁、五岁时,女孩三岁、七岁时,穿上和服盛装,由大人带着到神社举行参拜仪式,祈求孩子健康、平安地成长。然后,还要买上一种叫“延寿千岁饴”的糖果,送给亲戚朋友,让大家分享孩子健康成长的喜悦。
日本还盛行所谓“神前结婚式”,即男女结婚时到神社举行婚礼,它是在基督教结婚仪式的刺激下,为了加强天皇、神社与国民的结合,又根据《古事记》里的神话制定的神道结婚仪式,其程序十分隆重复杂,主要有修祓仪式、神馔敬献、祝词奏读、三三九度的干杯、婚誓奏读、交换戒指、新郎新娘谨献玉串、媒人夫妇谨献玉串、亲属干杯等内容。
日本的国技--在国民中最有“人气”(受欢迎)的大相扑比赛就是按照神道的仪式进行的,并且由神官出来担任裁判。相扑手往赛台上撒盐,表示清洁赛台,祈求神佑;相扑手走上赛台后蹲下屁股,叉开双足,高高地抬起脚丫有力踏地的动作,是表示借助伟大的神力把土地中的恶灵踩到底下,使其无法兴风作浪。
除此之外,日本还有种种莫名其妙的仪式,比如盖房动工前要举行所谓的“地镇祭”(即破土典礼),以安慰地神,祈求施工安全,在上梁时又要举行“上栋式”(即上梁仪式),保证不出意外事故。那些仪式专门由神社里的“神官”出来主持,做得煞有介事。
最奇怪的是,日本还有一种所谓的“厄落”的消灾仪式,日本人认定,男子二十五岁、四十二岁,女子十九岁、三十三岁,都是属于大厄之年,大厄年的前后一年,分别称作“前厄”和“后厄”。在这段时间里,须万事留意,好自为之,及时举行“厄落”的行事,以驱除邪气,防止灾难。这种仪式倒不复杂,就是去愿意给自己消灾的神社参拜,将随身所带的小件物品,诸如梳子、布手巾之类故意丢失,这就是所谓的“厄落”。这种时候,旁人千万不能上去提醒,干不知趣的事。
以上的景观告诉人们:“神”依然活跃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活跃在他们的精神世界。或许有人说,这只是现代生活的一种点缀,是现代日本人对古老民俗生活的一种怀旧,而真正试图从神道中寻找精神生活的人寥寥无几。这种看法不无道理,但我认为事情绝非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