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 东方“犹太人”

暧昧的日本人 作者:李兆忠


日本人常常喜欢自比犹太民族,甚至把自己比作“岛国上的犹太人”,与犹太人有一种惺惺相惜的同情。我读到过不少日本作家、学者写的书,对犹太民族总是大加推崇,对历史上犹太人在失去国土、横遭驱逐的险恶环境下顽强生存的意志、能力和智慧,以及在获得了领土之后依然卧薪尝胆、自强不息的精神表示由衷的敬佩。

日本人同情犹太人,有其内在原因。千百年来,这个民族一直为生存问题而困扰:日本列岛狭窄的空间,匮乏的资源,稠密的人口,加上地震、火山、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频频袭击,使这个民族时时处在生存危机中。试想一想,要是有朝一日东瀛列岛真的沉沦海底,岛上的人有幸脱出,不就和没有国土的犹太人一样了吗?由此可见,日本作家产生“日本沉没”的危机感,并非空穴来风。

也许除了犹太民族,世界再也没有第二个民族像日本人那样有着强烈的生存危机感和家园情结。37万平方公里的列岛上,生存着1.2亿人口,换句话说,每一平方公里上,就有320多个日本人在吃喝拉撒,这样的人口密度,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少有;而更重要的是,这并不是一个稳定的乐园,而是整天都在晃动,时时叫人提心吊胆。

正是这种超常的危机意识,使日本未雨绸缪,在近代以降严峻的国际生存竞争中占据先机,先是战胜大清帝国,割取朝鲜和中国台湾,尔后击败北极熊,将俄国势力逐出中国东北,然后将整个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的属国,短短几十年里将领土扩大一倍以上。由于过于贪婪,见好不收,吞进去的东西后来不得不再吐出来,日本重新缩回东瀛列岛。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战后,趁着东西方冷战的气运,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奇迹般地再度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元成为响当当的世界硬通货,日本的电子产品畅销全世界,日本的国民人均收入接近世界第一。然而日本人的危机意识一如既往。

这一切在《日本沉没》里有恰如其分的表达,那位对日本政坛有举足轻重影响力、来路神秘的百岁老人的一番话,不啻是大和民族自强不息生存意志的悲壮宣言--

怎么样?仔细瞧瞧吧!尽情领略一下日本的湖光山色吧。正像你们所看到的那样,日本是辽阔的。从东北到西南,纵横二千七百公里,四周布满大小岛屿,三千米以上的高山,蜿蜒纵列一片,总面积三十七万平方公里。在这上面居住着创造了国民经济总产值占世界第三位的一点一亿人。这样一个日本……这个巨大的岛屿,现在,你还认为它真的会下沉吗?当真现在还相信,它在最近的将来,会发生迅速下沉的事吗?

这近乎神经质的发问,把日本人的生存危机感和对生存空间的渴望表露得无以复加。百岁老人委托的三位日本学界精英,对日本未来的命运分别预设了三种方案:第一,日本民族的一部分,在世界什么地方建立一个新国家;第二种,把日本民族分散到世界各地,归化到所在的那个国家里去;最后一种情况是,世界上哪一个地方都拒绝接纳,为此,他们设计了另一种极端的方案,那就是听其自然,以不变应万变,其中一位还声称,“也许这正是--日本人同其他民族截然不同的地方”。

然而这个极端的方案遭到了否定,百岁老人中气十足地对三位精英说:“假如‘日本’真的化为乌有了,也就是说,把日本从日本人中消失了,把日本人搞成无国籍的普通人了,那么,问题倒简单了。但,这是办不到的事。因为,文化和语言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如果日本这个国家,日本的民族、文化、历史,都能同归于尽,那倒也干净利索,然而,日本民族还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民族……还拥有极大的冲劲,这个民族的‘气数’还没有到头哩……”

令人悚然的是,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读这本书,就可发现,书中的许多期望和预测后来都变成了现实!作者当时对日本经济未来发展的构想是:日本垄断资本应当往发展中的国家渗透,实行迁厂和对外投资,同美国、欧洲共同体竞争,将日本作为“亚洲工厂”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注意以下的文字--

官房长官在答记者问时说:“不管怎样,日本经济不同海外联系,就无法维持了。整个日本社会似乎已经到了如果不飞向世界,不飞向海外,不到外面寻找为人类做些贡献的新工作,就寸步难行的时候了。如果再陷在国内事务中,不能自拔,那就只会自己害了自己了。”

一家杂志在分析了国内形势之后这样说道:“‘国家’变成了从前的‘家’,世界变成了从前的‘集体’。为日本民族的健全发展着想,今后,日本也应把国内事务交给妇女和老人,男人都飞向海外,把自己锻炼成新时代的‘世界的大人’。”

读着这些文字,想一想当今遍布东南亚各国乃至全世界的日本企业商社,日本本土的“企业空洞化”现象,想一想世界各大城市里无处不在的日本产品的广告,想一想中国众多家庭所拥有的“松下”、“日立”牌的电器产品,想一想日本与美国、欧洲的持久不断的贸易摩擦和日本产品强劲的竞争力,想一想日本以金元为后盾,派兵参加联合国维和活动,并正在努力变成政治大国,真使人毛骨悚然。听听那首当时流行很广的、仿照昭和初期日本军国主义为了煽动侵略中国而谱写的歌曲吧:

动荡扶桑岛,实在住腻了,你走我也去,成群朝外跑。

歌中所唱的,在某种程度上,不正是现实的真实写照吗?看一看蜂拥而出、到国外寻找发展空间的日本企业,就足够了。“从前军队,现在商社”,日本公司社员经常挂在嘴上的这句得意的口头禅,不也恰好说明了问题的实质吗?以前用武力没有达到的目的,现在用经济的手段都达到了。东瀛列岛并未沉没,向外扩张倒是变成了事实。

日本不愧为是一个善于化逆境为财富的民族,他们由频繁的地震培养出无以伦比的建筑才能,日本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是世界一流的,东京的地铁,其规模和密度之大超过欧洲;他们由资源贫乏、领土狭窄发展出先进的加工技术,日本的汽车、照相机和电器产品,总能以青出于蓝的优势击败对手,在国际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一切,正如《日本沉没》的作者自诩的那样:“从某种意义来说,每经历一次地震和战争的灾难,特别是大灾大难,日本的面目就为之焕然一新,从而大踏步地前进一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