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曹雪芹的《废艺斋集稿》概述(1)

曹雪芹《废艺斋集稿》丛考 作者:吴恩裕


(一)《废艺斋集稿》的发现

《红楼梦》的读者,从书中广泛涉及绘画、医学、建筑、烹调、小手工艺等等,很自然地会推测:作者是个多才多艺的人,除写小说外,他还有其他方面的艺术才能。过去二百多年来读《红楼梦》的人,不论赞成或反对它的,都认为作者是个“博于材艺”(见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的人,是“于学无所不窥”(见洪秋蕃:《红楼梦抉隐》)的人。比较全面一些的,如说:“一部书(裕按:指《红楼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制艺尺牍、爰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谜、说书笑话,无不精善。技艺则: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及匠作构造、栽种花果、畜养禽鱼、针黹烹调,巨细无遗。……”(见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

可是,从曹雪芹逝世到现在已经210多年了,他的著作,除《红楼梦》外,我们连一首完整的诗、一张字或画也没有发现。当然,他在当时不是一个文人,《熙朝雅颂集》、《八旗人诗钞》(法式善编,未刊,我是在恩华氏藏书中看到的)、《八旗文经》这些书里没有他的诗文,是不足怪的。这样说,难道曹雪芹的诗文书画,就没有一些流传在民间的么?

据我们所知,敦敏在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年)就给曹雪芹写过一首《题芹圃画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曹雪芹又给敦诚写过《题琵琶行传奇一折》的诗。敦氏弟兄以及新材料《瓶湖懋斋记盛》中的白媪,都是直接接触过曹雪芹的人,他们都说曹雪芹贫居西郊时卖过画。在曹雪芹死后,敦诚在其所辑的《闻笛集》里,还搜集过曹雪芹给他的诗文书信。难道这些东西一点都没有流传下来么?

实则,有是有的。不过我们直到现在还没有看到。陶北溟先生告诉过我,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他在武昌看见过曹雪芹画的扇面《海客琴樽图》,上面还有他自题的一首绝句。张政烺同志对我说,他在1946年看见过署名“梦阮”画的一幅石,画旁有从上端直到下端的题诗。魏宜之先生说1954年有人以曹雪芹的书简求售,并看见过曹画的《抚松远眺图》。这些都是曹雪芹的遗作流传下来的证明。

我在1973年2月份《文物》上发表的《曹雪芹的佚著和传记材料的发现》一文中的材料,是二百多年来有关曹雪芹文献的首次重要发现。这项材料包括:曹雪芹的佚著《废艺斋集稿》里面的《南鹞北鸢考工志》的文字和图式残稿、讲烹调一种的几页残文。另外还发现了曹雪芹的一首《红楼梦》外的诗。这里先讲一下发现《废艺斋集稿》的经过及其大概内容。

这部包括曹雪芹八种遗著的《废艺斋集稿》手稿的内容,是抄录其中的一种--《南鹞北鸢考工志》的孔祥泽君在1971年告诉我的。关于原稿怎样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北平被发现,又怎样在抗战胜利后被一个日本商人带走的经过,大概如下:

大约在1943年,孔祥泽在北平的北华美术专门学校习绘画和雕塑。当时有个日本籍教雕塑的教师高见嘉十,曾偶然同孔祥泽谈起中国的风筝。高氏表示愿与孔君合作,编印一部风筝谱。后来就由孔君到各图书馆借这类书籍作为参考。在他们的研究过程中,孔祥泽自己也曾向以制风筝著名的赵雨山,画家关广志、金仲年和杨啸谷等人请教。赵于1946年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工作。当时我正任教于该校,可惜没有什么接触。否则,很可能提早知道《废艺斋集稿》的消息。解放后北京大学的老人还有和赵熟的。他们都知道赵是北京一位著名的风筝爱好者和扎糊者。赵雨山于1967年逝世。关、金和杨三人,也在前些年相继逝世了。

孔祥泽与高见的工作开始不久,高见就从另外一个日本商人金田氏那里借到一部手稿。这部手稿共八册,锦套,封面题签“废艺斋集稿”。他们细检之下,才知道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遗著。由于他们当时主要目的是要搞风筝谱,所以便由赵、关、金和孔祥泽抄摹《废艺斋集稿》中讲风筝扎绘方法和风筝图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对其余七种,他们都没有十分注意。

据说,那个日本商人金田氏很看重《废艺斋集稿》,在他们描摹《南鹞北鸢考工志》的时候,金田氏每天都亲自把书送来,坐待到一定时间,又拿回去。为了怕损伤原稿,他还限制用铅笔描。在孔祥泽、赵雨山、金仲年、关广志、杨啸谷等人共同抄摹近一个月以后,金田氏就把《废艺斋集稿》收回去了。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金田氏杳无消息,高见嘉十也回了日本。曹雪芹这部孤本手稿,也就不知下落了。

关于这部手稿是怎样到了日本人金田氏手里的?据孔祥泽说,金田氏是从清朝礼亲王的后人金鼎臣那里以重价买去的。当时一起售与日人金田氏的,还有曹雪芹写的字、画的画和刻的几方图章。

据孔祥泽说,他们只把《南鹞北鸢考工志》中的风筝图式描摹下来十分之七八,文字材料抄得很少。《废艺斋集稿》中除他们抄下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中的那些内容和烹调的残页之外,其余多种,现在都已无法详知。

我在《文物》上那篇文章发表以后,据知已由有关方面与日本文化界联系,希望他们把这项材料访求一下。1975年据日本松枝茂夫教授传来的访求消息:他们曾去日本富山县访问高见嘉十。高见已达80高龄,尚能回忆起他在中日战争期间在北京教书时,确有一个中国学生抄摹过一部讲扎绘风筝的《南鹞北鸢考工志》。数月后,《红楼梦》的日文译者伊藤漱平助教授给我来信说,高见嘉十现居其故乡富山县,已80多岁。等到他们去访问时,高见已几乎完全丧失记忆力了。希望我们国内的收藏者,能把有关这一著作的材料,早日公诸大众。则对于全面评价《红楼梦》和研究其作者思想的工作,将是很大的贡献。 这里要说明两点:(一)1979年6月4日松枝茂夫教授来信告诉我他会见高见嘉十的情况。该函主要说高见因年老患脑动脉硬化症,已记忆不清。但当松枝茂夫教授把我在《文物》上那篇文中的风筝图片拿给他看时,他想了想,点了点头说:“记得,我还给改了一改。”当地公民馆长告诉松枝茂夫教授说:他曾在高见住的屋里“看见过风筝图,现在可惜没有了”。这是我最近才知道的那次访问的真实情况,应在此申明。详看我的《曹雪芹佚著浅探》(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书中松枝茂夫教授给我的信和我的附言。(二)伊藤漱平先生现任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