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 九点综合症(2)

嘿,我知道你 作者:兰海


闹剧刚结束,另一幕诙谐剧在晚上9点准时上演。

行为的传染结果是,整个二楼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深圳孩子一个个掏出手机。我本以为这会促使北京孩子想家而不适应,可转头看向那几个小子,发现他们倒挺自在。我还没有调整到合适的嗓音开始爆发,二楼另一颗小炸弹却先引爆了。

“呜呜呜,我想你们!我要回家啊!”我顺着声音开始寻找这个小炸弹,身后还紧跟了几个一心看热闹的小家伙。

是不是之前那个腼腆男孩?我一面猜测,一面寻找声音来源。推门进去,一个身高1米60左右的男孩正在号啕大哭,一边拿着手机,一边用手捶着枕头:“我要回去,不想待这儿了,我就是想你们!”呜咽声中,我很难完整地听出他的言语,但他想家--这是显而易见的。

我把其他孩子赶到门外去,独靠在门边耐心地等待着他结束电话。好家伙,足足30分钟![孩子的隐私需要保护,单独的谈话不仅是尊重孩子的隐私,更重要的是建立了良好的交流氛围。]

“一名,你在和谁打电话呢?”我微笑着敲门。

我看着这个12岁的男孩,白皙的面容,稚气仍挂在脸上,除了普通话有一点广东腔以外,长得不怎么像广东人。

“我,我在和我妈打电话呢!”他呜咽得身体颤抖起来。

我靠近他,拿出纸巾放在他手里,说道:“我们不哭了,你看,我都没法听清楚你说什么了。”

“嗯。”他开始抽搐,“我刚给我妈打电话,呜呜。”

“别哭了,一会儿哭丑了。”我以平日罕见的温柔拍着他的后背,没有丝毫责备的意思。[语言和肢体动作的配合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我们想要传递的信息]

“我就是想我妈了……”孩子继续呜咽不止。看来这一时是不能让他从妈妈的语音环境中脱离出来了,我决定直接和他妈妈先沟通,了解一下这孩子的情况。

出于礼貌和尊重,我问他:“我能和你妈妈通个电话吗?寝室同学都要回来了,到睡觉的时间了哦!”安顿完了一名后,我走出门,遇见豪豪,原来他与一名同寝室。我还没开口说点什么,豪豪就朝我一笑,径直走到一名身旁坐下,把手放在一名肩上,开始安慰他。

作为留守儿童的新代表豪豪同样经历过和父母分离,也许他能更明白一名的伤感吧!把外面的“战场”交给了常松后,我回到房间,从资料中查到了一名妈妈的电话号码。

“您好,请问您是一名妈妈吗?”

“我是,您好!”声音温柔地从电话那边飘了过来。

“您好,我是兰海。”

“您好,一名在那边给你们添麻烦了。”

“还好,我刚才听见他给您电话,他哭了很久、很伤心。”

“是啊,他就是这样,总想我们。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您说这个男孩子这么大了,怎么还这样呢?”妈妈无奈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我就想和您沟通一下情况,希望能利用这次活动让他有所改进。”

“哎呀,那就太感谢您了。”

“所以,我需要您配合,我可能明天会暂时没收他的手机,让他不能和您联系。如果您有问题,可以随时拨打我的电话。可以吗?”

“好,不过万一他又哭了,怎么办?”妈妈有些担忧。[父母会担心孩子“哭”。其实,哭是一种情绪表达的方式,除了表示伤心还有其他的含义。比如一名,他每次的哭都让自己受益了。所以,这种让自己受益的行为是会持续的,而现在需要让他知道“哭”是不能让自己受益的,就能有效地制止他的“哭”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