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希拉里:妈妈的品质对子女有着决定性影响

好妈妈影响孩子的一生 作者:宿春礼


  伟大的教育家老卡尔·威特说:“母亲的教育对孩子极为重要。”他认为,历史上的伟人往往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他这样的信仰唤起了妻子的母性意识,两个人共同努力培养出了一个天才。
  
  这个天才就是19世纪德国的卡尔·威特。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卡尔·威特的成功让父亲老卡尔·威特感到无比的骄傲,但是他也没有忘记妻子的功劳。他曾在《卡尔·威特教育》一书中这样写道:“他的儿子卡尔取得的成就,也跟他的母亲密切相关。”
  
  可见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常言说:“知子莫若母”,家庭中最了解孩子的人无疑是孩子的妈妈,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孩子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需要什么;从心底深处爱孩子的人当然也是妈妈,试问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爱比母爱更深沉、更伟大呢?妈妈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达母爱的时候,也以自身的品质影响着孩子。
  
  母亲的品质决定着孩子的命运。希拉里的妈妈就将胆小的女儿培养成了政界精英。
  
  2008年希拉里作为奥巴马的强有力的对手参加竞选时,多次被问及“是什么把她推向总统之路”,她的回答是“妇女运动”,而“母亲则给予了决定性影响”。在整个竞选活动中,她不但让多萝西全程陪同,还亲昵地称老母“我的最好的朋友”。
  
  希拉里的妈妈多萝西虽是个“传统的家庭主妇”,却是希拉里性格形成的关键人物。希拉里一家的老朋友科里内尔认为,作为妈妈,多萝西不但总和孩子们在一起,而且着重培养子女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信。希拉里的儿时伙伴埃伯林也称,多萝西在家经常督促希拉里看书,至于她鼓励被恶童欺负的女儿坚决还击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希拉里四岁那年,他们举家刚搬到芝加哥。由于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希拉里跟周围的伙伴还不熟悉,在与小朋友玩的时候起了小摩擦。一天,希拉里委屈地哭着回了家。
  
  看到哭鼻子的希拉里,妈妈说道:“不是玩得好好的吗?你怎么哭了呀?难道你是一个爱哭鼻子的小女生?”
  
  “才不是呢!有一个叫苏西的女孩老欺负我,刚才对我又是一顿拳打脚踢,还把我推倒在地。”
  
  “这是为什么呢?”
  
  “她说,这附近的孩子都要听她的,可是我不想那样……”
  
  “那你就跟她说不要。还有,如果她再打你的话,你别再哭了,而要采取正当的防卫。被人欺负的时候,哭泣是没有用的,知道吗?”
  
  多萝西担心如果女儿继续屈服,可能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将来一生都这么屈服地活着。后来有一天,当希拉里又一次哭着回来的时候,她下决定关上门把希拉里挡在了门外。
  
  “再去玩吧,如果苏西再打你,你要懂得保护自己,胆小鬼是不能进这个家门的。”
  
  然后多萝西就站在窗帘后边看着四岁的希拉里挺起胸膛,走过马路走入了小伙伴的群中。尽管很不幸的希拉里又被拳打脚踢,但是倒在地上的她狠狠地盯着苏西,随即站起来,拼命地冲向了对手。这一次倒下的是苏西,孩子们在一阵嬉戏吵闹声中散去。
  
  后来希拉里和苏西成了好朋友,多萝西再次站在窗帘后,看着希拉里陶醉在和伙伴玩耍的喜悦中时,感到了一丝欣慰。
  
  妈妈多萝西对希拉里的自信和抛弃恐惧的教育,对她日后的政治生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希拉里曾以女童子军的身份参加了各种社会活动,并得到了很多表彰和奖状,如独立日纪念游行、粮食捐赠运动等。不仅如此,她还召集邻近的孩子组织并参加了各种体育比赛,为筹集慈善基金聚会。
  
  希拉里的领导力就这样被培养出来了,她后来成为了美国第一夫人,也是美国第56届总统的候选人之一。就在她闻名全世界的时候,对她影响极大的躲在窗帘后的妈妈仍默默地守护着她,低调地躲避着媒体的镜头。
  
  妈妈不屈服的信仰让希拉里获得了自信,获得了走出家门的信心。希拉里正在用自己的才华影响社会,甚至影响世界。
  
  大自然将繁衍人类的责任交给了母亲,她承担起孕育生命的使命。在孩子出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是人生很关键的一段时间里,母亲无疑是最重要的角色。母亲和子女之间的这种无法割断的天然联系,使母亲不可推卸地承担起在生理、心理和伦理方面抚养子女的义务,这就决定了母亲对子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众多的家庭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强的母亲才会教给孩子在困难面前不怯懦;只有心胸宽广的母亲才会让孩子展望未来;善良的母亲会让孩子悲天悯人;冷静镇定的母亲会让孩子学会坚忍不拔;有修养的母亲会铸造孩子的品质;有深度的母亲会影响孩子深刻思考。每位母亲,都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