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是一个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的人。她认为美好的人生应该是有品位的,她以自己坚强的毅力完成了对女儿的教育,即便在她生病卧床期间也不忘记让孩子过有质量、有品位的生活。
一次,苏杭花10元钱买了5公斤毛衣厂的下脚料。她把五颜六色的线头一截截接好,给孩子织了十来件衣、裙、裤和背心,利用颜色俱全的特点,精心设计出富有儿童情趣的款式和图案。其中有一件毛衣构图新颖奇特,下摆织成红色线加白色线的“砖墙”,胸前露出半张顽皮三毛的脸,左右两只胖乎乎的小手正扒着墙头,好像在寻找着什么。仔细一看,袖子上还有一只小乌龟:小乌龟是先用绿色线头缠好缝上去的,活动的头和尾别有一番情趣。她女儿穿上这件衣服,平添了几分聪颖、活泼。幼儿园的小朋友围着她,摸摸小乌龟,揪揪三毛的头发,羡慕极了。在别人的羡慕中她女儿感到满足和骄傲。
织那件毛衣的时候,苏杭那时因病坐不住,躺着织很艰难,致使胳膊肘流血结痂,但她以母亲深挚的爱,像春风化雨般地润泽着女儿健康而有品位的生活。另外她还认为一个有品位的人是需要懂得审美的。因此她总是在培养女儿的审美情趣。
在苏杭看来,现在这个充满物质诱惑的社会,母亲的责任是引导孩子拥有一种富有个性的审美观,而不是让孩子盲目追求不属于自己的美。
她知道美是女孩的天性,但很多女孩并不能分清真正的美丑,觉得流行、时髦就是美。甚至认为美就是擦口红,涂指甲油,涂香水,上课照镜子,手上、脚上常更换手链、脚链等。
对于美,苏杭的女儿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错误的认知,遇到这种情况,苏杭耐心地对女儿进行引导,并且对女儿进行审美教育,让她拥有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是在远离功利的基础上,追求的一种愉悦心态。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很明确:“美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的美的品质。”
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便是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图画、文学里又找到他们遗失了的情感。”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也认为:“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美感教育的功用在怡情养性”,“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
由此可见,在培养孩子审美观的过程中,孩子们最大的收获不是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何为美,而是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性情,培养情操,学会以开阔的胸襟、从容的姿态面对人生。
孩子的审美教育应该如何展开呢?教育专家给妈妈们的建议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抓住审美教育的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自然赋予正在发育成长中的生命特有的力量。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命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动作或生理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之为“敏感力”。蒙台梭利所称的“敏感期”是指这样的一段时期,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在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蒙台梭利认为0~6岁的孩子处于感官敏感期。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
如果孩子房间的色彩很单调,就很难满足他对感觉的需求。这个时候妈妈可以注意房间雕刻品和装饰画的布置,并给孩子添置颜色鲜艳的玩具,发展孩子的色彩感觉。也可以在家里经常放一些世界知名的音乐曲目等。
其次,注意培养孩子审美的兴趣。等孩子稍微长大一些时,我们可以选择绘画、音乐等方面优秀的作品给孩子欣赏。这个时期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审美,但他们对美好的事物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和好奇,如果我们再把作品和故事结合起来,比如,讲一些作者的经历和故事,这样孩子就会对作品以及作者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的美育也就慢慢开始了。
最后,鼓励孩子展开想象。想象力丰富的人,对于同一问题总能从不同的角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多方面去思考。一个缺乏丰富想象力的人,他的思想内容是贫乏、平淡无奇的,往往只能从单一的方面去展开想象,也只能唤起极少的表象。
由此可见,没有想象力的人,他的审美能力又能强到哪里去呢?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看看天花板的污渍或云朵的形状,在各自脑海中描绘出它的形象,然后彼此交换。做过几次后,就会出现效果。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公共汽车车厢看见某杂志周刊的广告,或是看了某本书的题目,便想象其中的内容,然后与实际的内容作比较。还可以以琐碎的小事和资料为基础,要求孩子创造出一个故事等。
一次,苏杭花10元钱买了5公斤毛衣厂的下脚料。她把五颜六色的线头一截截接好,给孩子织了十来件衣、裙、裤和背心,利用颜色俱全的特点,精心设计出富有儿童情趣的款式和图案。其中有一件毛衣构图新颖奇特,下摆织成红色线加白色线的“砖墙”,胸前露出半张顽皮三毛的脸,左右两只胖乎乎的小手正扒着墙头,好像在寻找着什么。仔细一看,袖子上还有一只小乌龟:小乌龟是先用绿色线头缠好缝上去的,活动的头和尾别有一番情趣。她女儿穿上这件衣服,平添了几分聪颖、活泼。幼儿园的小朋友围着她,摸摸小乌龟,揪揪三毛的头发,羡慕极了。在别人的羡慕中她女儿感到满足和骄傲。
织那件毛衣的时候,苏杭那时因病坐不住,躺着织很艰难,致使胳膊肘流血结痂,但她以母亲深挚的爱,像春风化雨般地润泽着女儿健康而有品位的生活。另外她还认为一个有品位的人是需要懂得审美的。因此她总是在培养女儿的审美情趣。
在苏杭看来,现在这个充满物质诱惑的社会,母亲的责任是引导孩子拥有一种富有个性的审美观,而不是让孩子盲目追求不属于自己的美。
她知道美是女孩的天性,但很多女孩并不能分清真正的美丑,觉得流行、时髦就是美。甚至认为美就是擦口红,涂指甲油,涂香水,上课照镜子,手上、脚上常更换手链、脚链等。
对于美,苏杭的女儿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错误的认知,遇到这种情况,苏杭耐心地对女儿进行引导,并且对女儿进行审美教育,让她拥有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是在远离功利的基础上,追求的一种愉悦心态。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很明确:“美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的美的品质。”
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便是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图画、文学里又找到他们遗失了的情感。”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也认为:“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美感教育的功用在怡情养性”,“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
由此可见,在培养孩子审美观的过程中,孩子们最大的收获不是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何为美,而是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性情,培养情操,学会以开阔的胸襟、从容的姿态面对人生。
孩子的审美教育应该如何展开呢?教育专家给妈妈们的建议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抓住审美教育的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自然赋予正在发育成长中的生命特有的力量。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命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动作或生理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之为“敏感力”。蒙台梭利所称的“敏感期”是指这样的一段时期,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在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蒙台梭利认为0~6岁的孩子处于感官敏感期。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
如果孩子房间的色彩很单调,就很难满足他对感觉的需求。这个时候妈妈可以注意房间雕刻品和装饰画的布置,并给孩子添置颜色鲜艳的玩具,发展孩子的色彩感觉。也可以在家里经常放一些世界知名的音乐曲目等。
其次,注意培养孩子审美的兴趣。等孩子稍微长大一些时,我们可以选择绘画、音乐等方面优秀的作品给孩子欣赏。这个时期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审美,但他们对美好的事物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和好奇,如果我们再把作品和故事结合起来,比如,讲一些作者的经历和故事,这样孩子就会对作品以及作者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的美育也就慢慢开始了。
最后,鼓励孩子展开想象。想象力丰富的人,对于同一问题总能从不同的角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多方面去思考。一个缺乏丰富想象力的人,他的思想内容是贫乏、平淡无奇的,往往只能从单一的方面去展开想象,也只能唤起极少的表象。
由此可见,没有想象力的人,他的审美能力又能强到哪里去呢?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看看天花板的污渍或云朵的形状,在各自脑海中描绘出它的形象,然后彼此交换。做过几次后,就会出现效果。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公共汽车车厢看见某杂志周刊的广告,或是看了某本书的题目,便想象其中的内容,然后与实际的内容作比较。还可以以琐碎的小事和资料为基础,要求孩子创造出一个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