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建军固防:再出江湖得时势

李鸿章全传 作者:赵凡禹


古人云:“时势造英雄”。重返曾幕的李鸿章虽然算不上什么英雄,但是急剧变化的时势却为他实现掌握军权、独树一帜的野心提供了良机。

这期间,形势发生了转变。1860年,太平军摧毁了清政府围困南京的江南大营,并进一步攻取了江苏南部大部分地区,只剩上海和镇江还在清军的控制之下。清军在对太平军的作战过程中,表现得十分无能,腐朽的军队根本不是太平军的对手。因此,清政府不得不依靠曾国藩和他的湘军了,以前咸丰帝还对曾国藩存有戒心,现在也是无可奈何了,只得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第二年,咸丰皇帝为了躲避英法联军,从京城逃到热河之后病死,他的儿子载淳继位,就是同治皇帝。9月,曾国藩在这时攻下了太平军在安徽的重要据点安庆城,清政府赏加曾国藩为太子少保。李鸿章随同曾国藩自东流进驻该城,朝夕会商进军金陵和进攻太平军的计划。

11月,载淳生母慈禧太后勾结恭亲王奕发动宫廷政变,杀害和罢黜赞襄政务王大臣,夺取清朝最高统治权。慈禧为载淳举行登基大典,改明年为同治元年,任命恭亲王奕为议政王,主持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又称总署、译署),随即宣布垂帘听政。慈禧、奕为了镇压太平天国,维护清朝统治,进一步依靠汉族地主势力,于是进一步把江苏、安徽、江西、浙江这些地方都交给曾国藩管辖。

当时的军事态势,江苏、浙江的大部分地区仍为太平军所有,湘军要进攻金陵,非有大支劲旅分别进驻苏、浙不可,但湘军力量是显然不足的。所以为补湘军力量不足,利用两淮风气刚劲,编练淮勇,是曾国藩酝酿已久之事。恰好这时,太平军在“合取湖北、保卫安庆”的战役失利后,采取西线防御、东线进攻的战略,击溃东线清军,进克浙东、浙西大部分地区,直捣杭州,威逼上海。上海当时是全国最大商业城市和中外反革命势力汇聚之地。上海官绅面对太平军的凌厉攻势,惶惶不可终日,一面倡议向英、法等国“借师助剿”,建立中外会防局;一面通过湖北盐道顾文彬向江苏巡抚薛焕、团练大臣庞钟潞建议,请求派人立即赴安徽向曾国藩求援。

他们派出代表钱鼎铭等一行人,前去安庆面请曾国藩派兵援沪。钱鼎铭拿出当年春秋时期楚国贵族申包胥请求秦兵援助的招式,每日到曾国藩处痛哭,弄得曾国藩一看见他就头疼。

钱鼎铭还提出,上海的豪绅愿意每月筹集军饷60万两给湘军。但是曾国藩考虑上海地处偏远,又恐分兵不利,所以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钱鼎铭是个公关的良才,他利用自己的父亲是李文安同年的关系,开始转而游说李鸿章,并终于把李鸿章说动了心。李鸿章劝说曾国藩,说现在湘军军费紧张,上海豪绅肯每月给我们60万两,能帮我们很大的忙。另外保住上海,对我们也是好事,我们何必要将他们拒之门外?于是,曾国藩同意派兵入沪。曾国藩对于入沪人选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开始,他选派自己的弟弟曾国荃。可是,曾国荃一心想拿攻克天京的首功,对上海之事根本没有兴趣。曾国藩又邀请湘军老将陈士杰出山,可是陈士杰以老母需要照顾为理由,拒绝了曾国藩。曾国藩想到了李鸿章,也该派这个得意门生出去历练历练了。于是他找来李鸿章单独谈话:“少荃啊,这次的任务不轻,你可要有心理准备啊。你现在手下的部队不多,到时候我再给你拨一些。但是这还不够,你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另外,我会保举你任江苏巡抚,这样就好办事了。你到了江苏之后,可以把主力部队驻扎在镇江,将小股部队放到上海,因为毕竟镇江的位置十分重要,上海只不过是一个偏僻的地方,没必要坐镇那里。”

李鸿章一听,心里十分高兴,李鸿章想到上海人地生疏,不如直接回老家安徽招募淮勇。赶忙回话:“老师,谢谢你的栽培和信任!军队的事情我会想办法的,以前我在协办团练的时候积累了一些经验,还交往了一些朋友。先前您命我以您的名义在那里招募了一些淮勇到湘军里面来训练,我想这次我可以再回到皖北去招募一批力量。”

其实曾国藩很早之前就有建立淮军的计划,此次让李鸿章担当此任,应了天时地利人和。李鸿章有在安徽帮办团练的基础,加上在曾国藩身边多年,耳濡目染,学习到很多带兵之道,所以信心百倍,觉得自己一定能做好这件事情。

曾国藩点点头,说道:“嗯,我看这次就以你自己的名义去招人,到时候你的部队就叫做淮军。另外我把湘军里面的淮勇张遇春的春字营交给你,他原本就是你的嫡系,程学启统领的开字营两营兵力也给你,还有,再拨两营我的亲兵营给你,由韩正国统领。”

李鸿章对老师的周密安排十分满意,千恩万谢,于是急匆匆地到了合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