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毛泽东与四书五经(32)

毛泽东品国学 作者:卢志丹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结束了,中国开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1958年,毛泽东又领导着中国人民,在合作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公社。在毛泽东的理想意象里,人民公社是一个“一大二公”的政社合一性质的社会:政治上人人平等,生产上共同劳动、共同分配,生活上走集体化道路(大办食堂、托儿所、养老院等)。在毛泽东看来,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共同富裕的“大同理想”在中国是基本上实现了,所以他才在《七律·答友人》中,把神州大地比喻为人间的“芙蓉国”,高唱出“芙蓉国里尽朝晖”的赞歌。现在看来,毛泽东当时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切实际的。

神州大地变成了人间的“芙蓉国”以后,毛泽东接着便想到世界人民的解放。

1958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看到文物出版社1958年9月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觉得有些注家的部分解释不对,于是便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天头上写下了一些说明的文字。在写这些说明的文字时,毛泽东一下子想到了1927年鲁迅在广州修改《古小说钩沉》时“饕蚊遥叹”的现实,一下子想到了全世界还有许多地方没有解放,于是长期存在于脑际里的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一下子涌上了心头。他写道:

从那时到今天,三十一年了,大陆上的饕蚊灭得差不多了,当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港台一带,饕蚊尚多,西方世界,饕蚊成阵。安得起全世界各民族千百万愚公,用他们自己的移山办法,把蚊阵一扫而空,岂不伟哉!

接下去,毛泽东试仿陆放翁的《示儿》诗,作了一首表达大同心志的绝句:

人类今娴上太空,但悲不见五洲同。

愚公尽扫饕蚊日,公祭无忘告马翁。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者,全人类的“大同”,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所以毛泽东时时不忘马克思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他时时都在希望:全世界各族人民能够一齐起来,把地球上的“蚊阵”一扫而空,使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得到解放,使人类大同的理想真正能够实现。他叮嘱人们,到全世界各族人民扫尽饕蚊实现大同理想那一天,一定不要忘记告诉马克思他老人家。

除了“大同”思想外,《礼记》中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备受毛泽东的推崇。

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在与《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时说:

在反右倾的斗争中,你们作得很认真,充分地反映了群众运动的实际情况。……你们的缺点主要是把弓弦拉得太紧了。拉得太紧,弓弦就会断。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现在“弛”一下,同志们会清醒起来。过去的工作有成绩,但也有缺点,主要是“左”的偏向。现在作一次全面的总结,纠正了“左”的偏向,就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源自《礼记·杂记下》。原文说:

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子曰:“百日之蜡,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大意是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参观了民间的一次年终祭祀活动,孔子问他是不是感到快乐,子贡说全国上下都沉醉于狂欢之中,自己怎么会快乐呢?接着,孔子说了一番道理,意思是:百姓长年辛劳,现在才有放松的机会,这其中的道理你是不会明白的。如果总是紧张而不松弛,周文王、周武王就不会成功;反过来,如果总是松弛而不紧张,周文王、周武王就难以实施管理。紧张与松弛相结合,间而用之,就是周文王、周武王治政成功之道。

“张”、“弛”的比喻,来自弓弦拉得松还是紧。

毛泽东1948年的这个谈话,是借《礼记》中所载孔子的话来说明党的政策和策略需要时常调整和转换,不要老是向一个方面偏去,否则,走向极端,就会出现失误。

在1958年5月17日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也借《礼记》中的这段话讲过光是紧张也不行的道理。

至于“张”与“弛”在政策上的各自内涵,毛泽东在1959年7月31日于庐山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谈到党内批评和党内斗争时,曾说过:胡琴拉得太紧,弦要断,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弛就是右倾、保守。弓箭时代,弦要解下。开弓如满月,箭发似流星。拉紧不能太久。文武之道,是辩证法。休息两天,换换空气。不要一句话不对,就是什么什么。要容许申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