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被遗忘的角落(4)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 作者:张鸣


这些学生中,不仅有后来中共创始人之一的刘仁静,还有一个也是中共创始人,但更为有名的张国焘,这两位都是当年的特别能战斗的五四青年。几乎是只要警察一碰他们,就指责警察违法,到了警察署,就不肯走,无论自称“职等”的警察怎样劝,都不行,非让警察把他们抓起来不可,警察不道歉,誓不罢休。匡互生回忆说,到了6月4日,军警不仅不敢再抓捕学生,而且极力苦劝学生不要再外出演讲,“甚至于有跪地哀求的”。20都说警察抓学生是猫捉老鼠的游戏,但是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这里,学生是猫,警察才是老鼠。

不仅如此,我们还在当时的各种记录中,看到军警被学生的演讲和行为感动的场面。当时编的《五四》一书,有这样的记载:

讲演一事愈干涉而学生愈热心。犹忆某日前门外有某校讲演学生一团,正讲至兴会淋漓之际,忽来警察一队驱逐听讲者,学生泫然哀之曰:‘汝所冠非中国之冠乎?汝所履非中国之土乎?汝所衣、所食、所仰事、所俯畜非皆中国国民之血汗乎?汝不见吾国租界上替人服役之印捕之无聊乎?汝不见朝鲜亡国后全国军警尽易日本人乎?奈何我辈为救汝中国而讲演,而汝反助彼仇人而驱逐听讲者乎?呜呼!我最亲爱冠警冠、佩警刀之同胞乎!汝纵不为国家谋生存,汝独不为汝自身谋生存与汝所仰事、所俯畜谋生存乎?’学生辞犹未毕,警察皆感激泣下,听讲者亦泣。21

当时的场景,学生的说词有没有这样的文绉绉我们不得而知,但学生对于军警这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反“劝阻”,而且劝说奏效的事,肯定是有的。匡互生的回忆中,就多次提及军警被学生所感动,不仅外面抓人的军警被感动,连负责看守被捕学生的军警,也被感动,甚至大骂“段、徐、曹、章卖国的不是”。22

在上海,这样的场景也所处可见。跟其他地方的军警一样,他们对于学生都比较客气,不敢轻易动手动脚,要动粗,也只冲着市民。但是,学生跟北京一样,主动出击。复旦大学的学生整队入城,确定战略为:“同学中有一人被捕者,当全体肃然随之。捕者为警察,全体即入警厅;捕者为兵士,全体即入护军使署。既抵该所,有所诘问,当取同一之回答,其答语即‘国贼未除,不容不毅力坚持’。设有非法苛待,吾等数百人当肃然跪对国旗,勿作一语。”23面对这种架势,即使警察有心抓学生,都会打退堂鼓。事实上,上海的军警,基本策略对学生是不抓的。复旦的学生出来,沿途军警就像没看见一样。24凡是被抓的学生,大抵跟北京近似,都是学生主动“找抓”,甚至“欺负”到警察门上去找事。《时报》报道,6月5日,居然有百余学生来到上海警察厅,“摇铃演说,言政府如何野蛮,欺压同胞,谄媚日人。警厅派出巡士多名,劝阻驱散。各学生不听,于是用强迫手段拘拿,各学生态度文明,既不抗拒,又不走散,口中大呼同胞看看,当被拘住数人,带入厅中,各学生全体随之入门。嗣上海县知事沈宝昌闻信到厅,与徐厅长晤商之下,立将各学生释出”。25所谓“同胞看看”,就是大喊大叫:“看哪,警察抓人啦!”不仅如此,当时还有学生手持白旗一面,上书“徐国梁忠心卖国”字样 [ 徐国梁即上海警察厅厅长 ] ,当街演讲,警察劝阻不听,因阻碍交通之由,将之带到警察厅。骂人骂到警察头子头上了,这位在报人眼里十分凶恶的徐厅长也没有因为骂了他,把这位学生怎么样,随即释放。“该生还复自由后,仍与同学照旧进行演说”。26学生出来演讲,警察如果干涉,就非要警察带入警署,然后警察再给他们放出来,有被拘三、四次,“被释三、四次者”。27就这样,报纸还是满天报道,学生被捕,遭到迫害,云云。

跟在北京一样,上海也有被学生感动的军警。据《申报》报道,复旦大学的学生到警察厅周围演讲,“大讲段、徐、曹、陆等卖国之情形,警兵旁立倾听,非特不拘人,且多颔首称是。”28进入南洋公学的士兵,据说也在学生“告以大义”之后,“为之惶愧而去”。29上海的学生比起北京的同辈来,对付警察,还会调侃。据当时人讲,学生在送食物给自己人的时候,有时候看见士兵在“荷枪守备”,遂将“特制馒头数百枚,以飨各士兵”,一边说着风凉话,说是感谢他们“帮同救国”,结果士兵“颊顿飞红,坚不肯受”。30

武汉的军警,也同样对学生缩手缩脚,也同样容易被感动。运动初起,因执行北京政府禁令,湖北督军王占元对于防堵学生相当卖力。这个滑头军阀,名列直系的长江三督,但却经常首鼠两端。由于段政府南征,很多部队要过境湖北,也不容他不听话。只是,对于在防堵中抓的学生,他却没有为难。据当时的报道,武汉私立政法学校的学生,因外出演讲,被逮至某团兵营,“后旋由该团三营营长贾万兴 [ 河南人 ] 出为接洽。略谓:诸位热心爱国无不感佩,敝营兵士梭巡,原所以防奸人滋事,奉令解散诸位之演讲而已,实非敢擅于逮捕。今诸位既已至此,鄙人自当呈报团长,转请督军送诸位回校。于是乃一面谕令护兵优礼招待,一面置酒备饭自陪畅叙。各学员等亦将联合会之宗旨及讲演之要义,逐一详告,饭后复令于楼上安置铺盖,请事憩息。各学员又复随时演讲,各军士多被感动,均各屏息倾听。至于各警署捕去之学生,虽云亦甚优待,然究不若该营长之特色云。”31

尽量不碰学生,似乎成了当政者的某种禁忌。手握参战军一个师的重兵,身为济南镇守使的马良,是回民,脾气火爆。作为段祺瑞爱将,他在五四运动中,自然要站在主公一边,即使出于报恩,也得表现一下。相对而言,由于济南作为五四运动由头的发生地,运动的火爆程度也非同一般,据当时人讲,在群众大会上,会议主席想要致辞,说得不对学生口味,都被哄下。与会的群众上街游行,不仅砸了倾向政府的《昌言报》报社,而且把报社的经理和主编捆起来,前胸后背贴上卖国贼和汉奸字样,背插亡命旗游街示众,在这个过程中,主编和经理不断地挨打受折磨。到了这个地步,学生和市民还意犹未尽,径直将人押到省长公署,逼省长表态。32即便如此,马良的“表现”,也对学生没有多少办法,据说只打了两个学生的手板。33却找了一些回族市民的霉头,说是我自己抓自己人,别人总不好说什么。抓了几个领头的回民领袖,杀一儆百,杀了其中的三人,制造了五四运动中,最大一次镇压事件。这个事件,在山东督军张树元向北京的电报中,变成了“莠民假借学生名义”做的,干脆跟学生一点干系都没有了。34尽管如此,学生却没有因此而放过马良,山东和天津两地的学生一拨一拨地上北京请愿告状,声讨马良,造谣说马良主张中日合并,云云。35

碰到学生的事儿,也不是没有,军警要围堵学生不令上街,无论军警如何客气,只要学生执意要冲,也难免磕碰。湖北督军王占元的麾下军警,就摊上了这样的事。6月1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大门口,有学生受伤了,报界哄传,军警镇压,武昌出了当时轰动全国的流血事件。对于事件,武昌高师学生的通电是这样说的:

自外交失败,各界呼号,生等曾洒一掬热血,通电中外,警惕国人,纯以爱国为主,并无越轨情事。不图六月一日,正值星期,晨光未曙,校外遍围军警,声势汹涌,阻止出入,生等念身居校内,横遭囚禁,不胜骇异,群集校门与之理论。该军士不惟置若罔闻,反而用刺刀乱刺。陈君开泰退避不及,身中数刀,立即晕倒,血流满地,生死未卜,其余受伤者十数人。该军士后欲开枪射击,幸将二门紧闭,未令屠杀。举校痛哭,惨状难言。36

王占元在给北京的电报上,则是这样说的:

因有北京学生代表来鄂,各学生拟在消岔宝通寺开会欢迎,定期旧历五月一、二两日举行露天演说。各学校学生悉数齐集,往军、省两署及各衙署繁盛街市派人讲演,印发抵制日货传单,情形极为激烈。并探闻汉口匪人有乘机混杂,希图扰乱情事。当时传谕各校长积力劝阻,非得校长允许,无事不令各学生出门。一面令饬警察在各校门首附近严密调查,不许外来代表入校煽惑。复据警务处长崔振魁面禀,以警察不敷分布,请派军警巡视弹压,复令卫戍司令派兵士数排游行照料,一日无事。次日午后……国立师范有学生数十人,因警察防止不便,各持木棍、石块向警察痛击,警察无力抵御,遂邀同附近军队往劝解,因群持木棒,势甚汹涌,不得已用枪托搪抵,致有一生误触刺刀,伤及腿部,现已送院调治。37

两造都说对方来势“汹涌”,看来至少冲突比较激烈。督军说学生各持木棍,显然属于夸张,但军警是堵,学生在冲,论势头,应该是学生更足,但军警手里有家伙,混乱中,刺刀虽说未必是像督军说的那样,被“误触”,但也未必像学生所说,军警用刺刀“乱刺”。后来记者探视受伤的陈开泰,明显倾向学生的报道,也是说陈的伤在腿,倒的确很重,刺刀由左腿穿透到右腿。38说明伤人的军士,刺刀是向下的,应该还是有所节制,并非“身中数刀”。显然,就像督军渲染学生手持木棍、石块如何凶悍一样,学生所说的军士欲开枪屠杀,也不大可能,真要开枪的话,学校的门是挡不住的。自然,学生所说另外受伤的几十人,后来也没了下文,最大的可能,是当时张大其辞的渲染。

虽然受伤者很快就伤愈出院,但事件却引发了轩然大波,各地一致声讨,要求罢免王占元,连人称安福国会的国会议员,都提出质询案,几十人联署。39迫于压力,王占元不仅随即派人去医院慰问伤者,送了50块钱 [ 这对于一向有吝啬之名的王占元来说,真难为他了 ] ,而且还督促湖北警察厅长何佩瑢将直接负责的警务处督察长撤差,将警务处长一并记过。40看来,伤到了学生,事情还真就是不小,连割据一方的军阀,也得让上不止三分。

运动中,抓学生并将之送上法庭,最后一次“公演”,是天津的警察头子杨以德扮演反面角色。天津是直隶的地盘,直隶督军是曹锟,省长是曹锟的弟弟曹锐。一般来讲,凡属于跟段祺瑞走得比较近的人,对于执行中央政府禁令,弹压学生相对积极一点。曹锟当然不算是皖系人物,但是,在此前一段时间里,跟冯国璋也走得也不近,远远不及长江三督 [ 江苏李纯、江西陈光远和湖北王占元 ] ,基本属于在尚未界限分明的直皖之间骑墙的人物。在段祺瑞第二次对南方用兵之际,由于许愿给曹锟一个副总统,所以,曹锟对于南征一度相当积极,手下参战的大将吴佩孚战绩也特好,一直打到了衡阳。但是,到了五四运动爆发的时候,曹锟的副总统飞了,而且湖南督军也没给吴佩孚,因此,曹锟集团跟段祺瑞已经离心离德,曹锟和曹锐尚未撕破脸皮,但是,吴佩孚已经公开叫骂了。因此,在直隶的地界上,按道理对于学生运动,军警是没有弹压的积极性的,只是天津这个地方例外,一方面它是北方第一大商埠,对外口岸,日本势力很大,另一方面它离北京很近,直隶首府保定对它的影响,远不及北京。五四运动爆发以来,天津警方一直直接听命于北京,因此,才有1920年初对学生的逮捕。

逮捕学生的起因,是魁发成事件 [ 事件详情,参见《抵货运动的是是非非》一章 ] 。魁发成料器店,有日本人的股份,冲突中,也有日本人参与。加上刚刚发生了福州抵货学生跟日本人的冲突事件,北京政府特别担心在京畿之地,也发生类似的事件。作为天津警察头子的杨以德,更是担心这一点,所以,才大动干戈,抓了学生。虽然学生在这个事件中,的确违法了,按说被逮也不为过。但抓了人的杨以德,却心虚得紧,不断跟被捕的学生套近乎,强调他对学生的爱国热情表示赞许,他跟南开的校长张伯苓关系怎样好,对这些出身官宦家庭的学生的父辈怎样有交情,他跟学生没有私仇,他自己过去怎样爱国,怎样在外国人面前不含糊,他这个人怎样仗义。41到被捕学生移送检察厅之后,坐监的学生,在拘押期间,居然可以读书,开讨论会,开晚会,茶话会,“有游戏,有演说,快乐得很,并且吃了些茶点”。唱京剧,大鼓书,演相声,滑稽戏。玩够了要聚餐,派人出去买酒,看守所所长说按规矩不能喝酒,学生了发了脾气,所长只好妥协,任这些学生喝酒猜拳。42哪里是在坐监,分明属于度假。最后,上了法庭,一场官司,学生在法庭内外,慷慨陈词,扬眉吐气,最后法官草草审完,匆匆开释。凡是坐了监的学生,都成了英雄,受到万人空巷的欢迎。

当然,看当时人编的资料,也不断有军警如何残暴,学生挨打,甚至流血的报道,但比照后来的事件进行就知道,这种说法,多为宣传的需要,众多被打受伤的人,好像没有几个进了医院,更看不到对伤员慰问方面的报道。比如武昌高师事件,学生方面说伤了几十人,但真正在医院里接受各方慰问的,只有陈开泰一人。而且据1949年之后大陆当事人的回忆,在五四运动已经被抬到天上的情况下,军警的残暴,如果真有的话,按情理,应该大肆渲染的,却恰恰没有这种渲染。相反,在当事人的回忆中,连最残暴的济南军警,都相当仁慈,军警要关城门,学生将腿塞进门缝,他们就不敢关,结果让学生涌了进去。43还有人回忆说,当时的军警根本不敢用刺刀碰学生。44五四当口,上海警察厅厅长徐国梁有篇对警察的“慰谕”,很有意思,抄在下面,人们可以从中看出当时军警真实态度:

近来学生罢课,商家罢市,大家兄弟昼夜四班巡逻,辛苦的了不得,本厅长很过意不去。大家兄弟到上海几年,遭过几次变乱,个个皆能守秩序,服从长官的命令,当长官的非常的欢喜,非常的相信。这一次又碰着这宗风潮,我们警察向来以保护人民生命财政,维持地方秩序为天职,望大家仍旧遵我们的章程,尽我们的天职,服从上官的命令,不要听他人的煽惑,在公时不要与路人闲谈,下公后自己休息休息,不要无故出门。我们漂洋过海,几千里路跑在此地,好容易每月赚了几块钱,养我们的妻子老小一家人家。一旦要变了主义,受了匪人的骗,小则差使撤掉,大则性命攸关。本厅长与大家兄弟相处七年之久,同生同死,真不容易。况且又是同乡居多,所以将肺腑的话告诉于你们,你们千万记在心里。再遇着学生成群结队,须力去解散他们。遇着他们拿着旗子棍子的,就赶速没收过来。如若他们不服从,就到本署报告官长,请示办法。总要和平,不要激烈。他如要骂,我们假装听不见。他如要骗,我们不要受骗。我们听他的话,要绝对的不听。如要说出非法的言语,你们就立时将他们拿住,送到署内,自有办法。这几天之内,大家要格外辛苦辛苦。本厅长心中有数,决不能辜负你们一番劳苦。特此传谕。45

上海的警察,都是山东人卢永祥从山东带来的老乡,跟上海护军使的军队一样,都是当年的庄稼汉。维持秩序,当然是警察的任务,但是,一方面,徐厅长担心因山东问题而起的五四运动,使得这些山东乡亲组成的警察们受到“煽惑”,军心动摇,一方面,又要让警察们尽量克制,别跟学生发生冲突,把事情闹大。在这样缩手缩脚的方针下,警察能做点什么,做到什么地步,可想而知。上海如此,别的地方也差不太多。

五四发生的时代,是个军人当家的年月。按理说,但凡军人政权,都有几分强横,但是,当时当家的段祺瑞更多以为自己是政治家,而非军人,比起他的老主公袁世凯来,他更乐意尊重民主体制的一些规矩,在议会不听话的情况下,不是简单地废掉它,而是另起炉灶。因此,尽管段祺瑞推动了武力统一,激化了各方面的矛盾,但他所掌控的北京政府,跟袁世凯时代相比,毕竟是个弱势政府,武力统一所用的武力,基本上要靠金钱购买,钱花出去不少,但效果不佳。各地的军头,有钱的主儿,不肯出兵,肯出兵的,不是地盘差,就是散兵游勇,像曹锟、吴佩孚这样别有怀抱的主儿,非常少。到了前线,个个都要饷积极,打仗消极,出工不出力。即使皖系的嫡系,也未必真心拥戴其武力统一的政策。五四运动之所以爆发,是因为国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委屈”,这种委屈,不仅学生有,多数上层人士也有,甚至部分军头也难以无动于衷。普遍的委屈汇成爱国主义的洪流,在这个洪流面前,任何人都不敢公然对抗,尽管手里有枪,但绝没有任何一级政府敢于自甘被人扣上卖国的帽子。但是,在运动当口,只要有所举动,就难免背上卖国的黑锅。在军阀混战的时代,一个军头背上这样的黑锅,不仅意味着得罪了当地的绅民,而且意味着在日后可能的战争中,丧失了生存的合法性,在战前的电报战中,自己先失一局。

因此,尽管北京当局特别想把运动压下去,但却始终不敢用强,各地军头皮里阳秋,首鼠两端,而且个个都积极地跟曹、章、陆划清界限。所以,运动不仅没有在各地军警的阻拦中消退,反而如火如荼地越卷越大,直到运动中人自家没了热情,才自然退潮。唯有作为嫡系的嫡系的参战军师长马良,有了一点强硬镇压的表示,也很快淹没在铺天盖地的抗议声中,被诬为主张中日合并的卖国贼,不得不销声匿迹。

--------------------------------------------------------------------

1 《北京档案史料》,1986年第2期,第3页。

2 曹汝霖:《曹汝霖一生之回忆》,第155页。

3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第185页,长沙,岳麓书社,1999。

4 《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上册,第184-185页。

5 沈云龙:《徐世昌评传》,第471页,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

6 转引自沈云龙:《徐世昌评传》,第495-496页。

7 曹汝霖:《曹汝霖一生之回忆》,第155页。

8 曹汝霖:《曹汝霖一生之回忆》,第155-156页。

9 龚振黄编:《青岛潮》,《五四爱国运动》(上),第170页。

10 《五四爱国运动北京资料选录》,《五四爱国运动》(上),第515页。

11 蔡晓舟等:《五四》,《五四爱国运动》(上),第460-461页。

12 《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第190-192页。

13 《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第194页。

14 《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第195-196页。

15 《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第197页。

16 《学界风潮纪》,《五四爱国运动》(上)第380-382页。

17 李先闻:《李先闻自传》第16页,台北,商务印书馆,1970。

18 匡互生:《五四运动纪实》,《五四运动回忆录》(上),第312页。

19 《北京档案史料》,第31页,1994年第2期。

20 匡互生:《五四运动纪实》,《五四运动回忆录》(上),第314页。

21 蔡晓舟等:《五四》,《五四爱国运动》(上),第466页。

22 匡互生:《五四运动纪实》,《五四运动回忆录》(上),第313、314、315页。

23 《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第402页。

24 《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第403页。

25 《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第397页。

26 《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第313页。

27 《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第398页。

28 《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第399-400页。

29 《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第398页。

30 《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第401页。

31 《五四运动在武汉史料选辑》,第100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32 方传桂等:《砸昌言报馆始末》,《五四运动回忆录》(下),第705-708页。

33 李澄之:《五四运动在山东》,《五四运动回忆录》(下),第660页。

34 张树元1919年7月22日致北京急电,《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第359页。

35 《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第362页。

36 张影辉等编:《五四运动在武汉史料选辑》,第116页。

37 《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第224-225页。

38 张影辉等编:《五四运动在武汉史料选辑》,第114页。

39 《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第227-228页。

40 《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第229页。

41 周恩来:《警厅拘留记》,《五四爱国运动》(上),第22-28页。

42 周飞飞:《检厅日录》,《五四爱国运动》(上),第67页,75页。

43    张公制等:《山东学生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回忆录》(下),第670页。

44    隋灵璧等:《五四失去济南女师学生运动片段》,《五四运动回忆录》(下),第684-685页。

45    海上闲人编:《上海罢市实录》,《五四爱国运动》(下),第94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