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凤清于老凤声—也谈赵叔雍(2)
其中关于赵凤昌的被革职永不叙用一事,学者孔祥吉在《评一代奇人赵凤昌及其藏札》中认为,刘禺生在《世载堂杂忆》所记含混不清,大多是沿袭胡钧所编《张文襄公年谱》所载,不排除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可能。而当时曾派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李瀚章按照徐致祥所参各节,查明据实具奏。李瀚章居官圆滑,不愿得罪人,因此称赵凤昌非但无干预公事,反而“曾将洋行例送茶金,呈缴充公”。但刘坤一的调查报告说赵凤昌“其人工于心计,张之洞颇信用之。该员虽无为人营谋差缺实据,而与通省寅僚结纳最宽,其门如市,迹近招摇,以致物议沸腾,声名狼藉。……不恤人言,罔知自爱,似应请旨即予革职,并勒令回籍,以肃官方”。这些评语不能说不严厉,正是导致赵凤昌的被革职的主因。
根据钱听涛的资料说,赵凤昌元配夫人洪元,生一女名汝欢,又名志仁,适苏州潘一山。继配夫人周南,广东人,生女汝和,又名志道。早年就读上海中西女塾,辛亥革命时到武汉参加救护队,支持民军,以后留美,与杨杏佛结婚。据《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一书称,杨杏佛遇刺时他们已离异,但仍去吊唁送挽联。她一直活到1976年才以八十七岁高龄在上海去世。她和杨杏佛生有儿子杨小佛,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一直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
周夫人生子赵尊岳,原名汝乐,字叔雍。赵叔雍可算是“名父之子”。在上海南洋公学毕业后,周夫人不愿他随姊赴美留学,遂从清末民初四大词人之一的况周颐(蕙风)填词。据况蕙风的女婿陈巨来在《安持人物琐记》中说:“赵老乃求朱(疆村)介绍,以叔雍执贽侍函丈焉,每年奉束修一千元(其后又有潮州巨驵之子陈蒙安[运彰]为弟子,年奉五百元)。时叔雍只十八岁,专以填词为主,蒙安亦如之。当时况公为二人所改削之词稿,几润饰十之八九也。余乙丑冬为况氏东床后,盖屡见不鲜也。叔雍自列况门之后,将况公所著之《蕙风词》二册、《蕙风词话》四册、《证壁集》二卷等四五种之多,均由叔雍独资付扬州姜文卿刻字店刊木版印成行世者,而他自己亦有《和晏小山词》一册附之于后。此和词,据况公告我云:因感其刊印之功,故为之大改大润者云云。”
赵叔雍对词学有很深的造诣,撰写了许多词学方面的研究文章。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赵叔雍辑《明词汇刊》(又称《惜阴堂汇刻明词》、《惜阴堂明词丛书》),汇集明词二百六十八种,是迄今明词辑刻规模最大的丛书。赵氏搜辑明词,始于1924年。他早岁师从况蕙风,蕙风辑《历代词人考鉴》已至元代,因明词无多,难以继续。赵氏承蕙风之业,遂立意于明词之辑刻。至1936年,得词林同道赵万里、唐圭璋和著名藏家董康、徐乃昌、叶恭绰等相助,汇集当时即已罕见之本,“随得随刊,将三百家,各集均撰短跋为记”,即今《明词汇刊》本。唐圭璋先生为之撰写跋语评价说:“叔雍方汇刻明词,逾二百家,珍本秘籍重见人间,寻三百年前词人之坠绪,集朱明一代文苑之大观。”而赵叔雍也自认为:“执此以观,则明词非不繁富。惟因多附见诗文集,且有清一代,绝少搜辑之者,故未易获其全豹。即此不图,后更无及。充愚公移山之愿,竟精卫填海之功,亦谈兹道者所谬许乎。”可以说,赵叔雍对保存明词原貌与全面搜罗明词做了扎实的工作,为《全明词》的编纂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其中关于赵凤昌的被革职永不叙用一事,学者孔祥吉在《评一代奇人赵凤昌及其藏札》中认为,刘禺生在《世载堂杂忆》所记含混不清,大多是沿袭胡钧所编《张文襄公年谱》所载,不排除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可能。而当时曾派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李瀚章按照徐致祥所参各节,查明据实具奏。李瀚章居官圆滑,不愿得罪人,因此称赵凤昌非但无干预公事,反而“曾将洋行例送茶金,呈缴充公”。但刘坤一的调查报告说赵凤昌“其人工于心计,张之洞颇信用之。该员虽无为人营谋差缺实据,而与通省寅僚结纳最宽,其门如市,迹近招摇,以致物议沸腾,声名狼藉。……不恤人言,罔知自爱,似应请旨即予革职,并勒令回籍,以肃官方”。这些评语不能说不严厉,正是导致赵凤昌的被革职的主因。
根据钱听涛的资料说,赵凤昌元配夫人洪元,生一女名汝欢,又名志仁,适苏州潘一山。继配夫人周南,广东人,生女汝和,又名志道。早年就读上海中西女塾,辛亥革命时到武汉参加救护队,支持民军,以后留美,与杨杏佛结婚。据《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一书称,杨杏佛遇刺时他们已离异,但仍去吊唁送挽联。她一直活到1976年才以八十七岁高龄在上海去世。她和杨杏佛生有儿子杨小佛,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一直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
周夫人生子赵尊岳,原名汝乐,字叔雍。赵叔雍可算是“名父之子”。在上海南洋公学毕业后,周夫人不愿他随姊赴美留学,遂从清末民初四大词人之一的况周颐(蕙风)填词。据况蕙风的女婿陈巨来在《安持人物琐记》中说:“赵老乃求朱(疆村)介绍,以叔雍执贽侍函丈焉,每年奉束修一千元(其后又有潮州巨驵之子陈蒙安[运彰]为弟子,年奉五百元)。时叔雍只十八岁,专以填词为主,蒙安亦如之。当时况公为二人所改削之词稿,几润饰十之八九也。余乙丑冬为况氏东床后,盖屡见不鲜也。叔雍自列况门之后,将况公所著之《蕙风词》二册、《蕙风词话》四册、《证壁集》二卷等四五种之多,均由叔雍独资付扬州姜文卿刻字店刊木版印成行世者,而他自己亦有《和晏小山词》一册附之于后。此和词,据况公告我云:因感其刊印之功,故为之大改大润者云云。”
赵叔雍对词学有很深的造诣,撰写了许多词学方面的研究文章。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赵叔雍辑《明词汇刊》(又称《惜阴堂汇刻明词》、《惜阴堂明词丛书》),汇集明词二百六十八种,是迄今明词辑刻规模最大的丛书。赵氏搜辑明词,始于1924年。他早岁师从况蕙风,蕙风辑《历代词人考鉴》已至元代,因明词无多,难以继续。赵氏承蕙风之业,遂立意于明词之辑刻。至1936年,得词林同道赵万里、唐圭璋和著名藏家董康、徐乃昌、叶恭绰等相助,汇集当时即已罕见之本,“随得随刊,将三百家,各集均撰短跋为记”,即今《明词汇刊》本。唐圭璋先生为之撰写跋语评价说:“叔雍方汇刻明词,逾二百家,珍本秘籍重见人间,寻三百年前词人之坠绪,集朱明一代文苑之大观。”而赵叔雍也自认为:“执此以观,则明词非不繁富。惟因多附见诗文集,且有清一代,绝少搜辑之者,故未易获其全豹。即此不图,后更无及。充愚公移山之愿,竟精卫填海之功,亦谈兹道者所谬许乎。”可以说,赵叔雍对保存明词原貌与全面搜罗明词做了扎实的工作,为《全明词》的编纂奠定了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