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巴赫开时百花杀1(2)

瞧,大师的小样儿 作者:虎头


孤儿巴赫那时就明白:金钱就是独立。金钱就是尊严。

因此,他一生都在争取涨工资。

到魏玛五年后的秋天,哈勒(Halle,即发表爱因斯坦五篇“奇迹年”论文的那个城市)圣母教堂管风琴师、亨德尔老师查浮威去世。巴赫背着翁威廉前去应聘,为哈勒教监会即兴演奏康塔塔一部,不久后收到聘书。

哈勒薪水不高,巴赫根本没打算去。他把聘书拿给让翁威廉看。巴赫此时年薪已涨到二百一十五金古盾,但在巴赫露骨的暗示下,翁威廉于1714年擢升他为“音乐会总监”(Konzertmeister),工资二百五十金古盾,跃居魏玛音乐界薪金老大。

毛主席说,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巴赫涨了薪水,却失去了侯爵信任。后来翁威廉让巴赫指导拉丁学校唱诗班,巴赫又因为没有报酬而再三推托。领导让你干活是看得起你!万事讨价还价,领导还能喜欢你乎?四十六岁的新教徒翁威廉是个暴君,一言不合,便立刻与老婆离婚并将她打入深宫,圈禁至死。与暴君讨价还价,通常“后果很严重”。

涨薪两年后,宫廷乐正杜雷色去世。魏玛社会咸认为这把交椅非巴赫莫属。巴赫本人也这么认为。可翁威廉不认为。他看上了汉堡四大教堂唱诗班总教习和市乐正台杰非(Georg Philipp Telemann)。台杰非是巴佳爱教父。他复信侯爵:“您手下的巴赫就是德国最好的音乐家”,并写信通知巴赫。巴赫随即书面申请升官儿。翁威廉拒不作答,拒绝接见巴赫,后来更停止供应巴赫乐谱纸。

巴赫展示了穷孩子的强悍:他停止为宫廷作曲,申请辞职。

翁威廉大怒:我不批!

正在势同水火之际,翁奥德娶了葛屯侯爵李傲德之妹。李大舅子听说巴赫在闹调动,立邀巴赫担任宫廷乐正,加薪,提升为宫廷官员,全权负责所有宫廷音乐,兼任宫廷音乐教习。巴赫不假思索地签下合同。

埋骨何须定魏玛,人生处处是乐正。

其实,巴赫未必真想去弹丸小镇葛屯。他的意思跟当年在孟尝君手下弹剑长呤“食无鱼”的冯谖一样,还是闹待遇。可翁威廉这回下决心要给巴赫some colours to see see。除了挟洋自重,翁威廉还非常反感巴赫利用领导矛盾自肥。巴赫是他亲手招募,理当死忠于他,可他却要投奔翁奥德的大舅子!他明知翁威廉喜爱法国音乐,却经常演奏翁奥德喜欢的意大利音乐!这不是用音乐冲击政治么?

老帐新帐一起算,翁威廉亲下手令将巴赫投入监狱,因为他“违反国家规定”:任何仆役未经侯爵批准不得提出辞职。

毛主席说: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巴赫枯坐狱中无聊,遂提笔作管风琴众赞歌为嬉。这部写给儿子巴伟福的管风琴教材名为《致巴伟福键盘小曲集》(Clavier-Buechlein fuer Wilhelm Friedemann Bach),封面题字“初学者雅正”,署名则是赤裸裸的挑衅:“安哈尔特-葛屯侯爵殿下乐正”。

他还坐着翁威廉的牢呢,就以“李傲德的人”自居!

盛怒的翁威廉没说要关巴赫多久。巴赫计划在牢中写满一百六十四部众赞歌,涵盖整个新教教历节日。

众赞歌(Motetten)源于天主教赞美歌(hymn),后者歌词多来自《旧约》赞美诗(psalms)。众赞歌是马丁·路德为新教独创的管风琴伴奏合唱,歌词多取自赞美诗,礼拜时由唱诗班演唱。众赞歌就是路德宗教改革的碧血剑,他打破天主教沿用拉丁文歌词的传统,采用德文歌词,曲调多来自德国民歌,德国普通民众喜闻乐见。早期众赞歌无和声、无伴奏,第一个为众赞歌配和声的正是巴赫,他的众赞歌至今仍为四部和声典范。恩格斯曾誉巴赫众赞歌《主即坚固堡垒》为“十六世纪《马赛曲》充满胜利信心的赞美诗。”

巴赫对自己命运的判断显然太过悲观,不到四周,在翁奥德和李傲德双重压力下,翁威廉下令释放巴赫,史官记载:“11月6日,大逆不道的管风琴师巴赫因主动提出辞职而被扣押于市裁判所。12月2日被恩准离职,释放。”

计划中的一百六十四部众赞歌因此只完成了四十六部,后合编成集,即赫赫有名的《风琴小唱》(Das Orgelbuechlein)。

出狱后巴赫立刻带老婆和四个孩子北上葛屯。翁威廉下令魏玛宫廷删除巴赫一切官方纪录,相当于今天注销北京户口。这出捉放曹在我们看来完全是脱了裤子放屁,可在当时却是深奥的官场权术。翁威廉借此充分体现了权力的傲慢:一个弹管风琴的,算哪把夜壶?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