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作为住家男人,巴赫也是多产的,1730年之后巴亚蜜连续怀孕,一口气生了七个孩子。巴赫的传世之作很多都诞生于婴儿此起彼伏的哭声中。
巴赫与校长搞翻了,但与宫廷关系却不错。1742年,俄罗斯驻萨克森宫廷特使、帝国伯爵凯泽林专请巴赫给他作一部“柔和而活泼的”钢琴曲。用来催眠!
巴赫献上的是“双键盘羽管键琴多变咏叹调”(Aria mit verschiedenen Veraenderungen vors Clavicimbal mit 2 Manualen)。在伯爵失眠夜为他弹奏这部作品的是其私人钢琴师哥德堡。此人奉伯爵之命跟巴赫学过钢琴,还算巴赫门生。这部钢琴曲后来竟因此以“哥德堡变奏曲”(Goldberg-Variationen)之名传世,让这个乐坛鼠辈直接进入世界音乐史。这部变奏曲也成为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技术最复杂的万世惊叹之作。
“变奏”一词源自拉丁语variatio,意为“变化”,就是围绕音乐主题派生各种各样的变奏。该作品音乐主题来自《巴亚蜜键盘小曲》中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围绕主题发展出三十段变奏,以三个卡农成一组变奏:一为齐声卡农,二为二度卡农,三为三度卡农……直到第九个卡农,然后第十首变奏为四声部赋格,之间穿插创意曲、托卡塔和咏叹调等等。演奏中第一层与第二层键盘交替,以第十六变奏为中心,速度分为前后两半。这种音乐结构建筑之微妙,令所有听过的人气结于胸,舌矫不下,只剩“叹为观止”四个字可叹!
凯伯爵显然从此睡得好多了。他给巴赫的稿酬相当伯爵:一个盛着一百个路易金币的大银杯。
这是巴赫一生得到的最高稿费。
单是弹奏这部作品,音乐史上便出了无数的大师,中以加拿大人古尔德为最。他1955年在纽约和华盛顿演奏《哥德堡变奏曲》,就此红遍全球。古尔德在弹琴时习惯把琴凳锯矮,脑袋无限接近琴键,带着眼镜,摇头晃脑,口中同时哼唱莫名其妙之“古尔德艺术歌曲”。钢琴史上称这种怪异表演为“古尔德演奏法”。1981年,四十九岁的古尔德以截然不同于1955年的演奏方式重录《哥德堡变奏曲》,两周后撒手人寰,写就西方音乐版的“朝闻道,夕死可也。”
1740年,弗里德里希二世(弗里德里希大帝,旧译腓特烈大帝)在波茨坦加冕普鲁士国王。这个首次统一全国的德国秦始皇善吹横笛,据说还作曲。曾被父王圈禁的新王即位后召开长笛独奏会,巴赫儿子巴佳爱伴奏,正中国王下怀,立聘为羽管键琴师。七年后,柏林颐和园——无忧宫(Sanssouci)落成。弗大帝让巴佳爱把他爹叫来。5月7日,年已六十有二的巴赫一心以为自己成为姜太公的时候到了,欢天喜地前来应召。
刚落成的无忧宫到处摆着出自石可德之手的三角钢琴(Fluegel)。石可德1726年就造出了德国版钢琴,但遭到巴赫激烈批评。这次看弗大帝面子,巴赫对改进的钢琴表示满意。然后,大帝给出一个音乐主题,让巴赫即兴演奏三声部赋格。巴赫不慌不忙,信手奏来。
大帝当场翻倍,要求巴赫就同一主题来个六声部赋格。
诸位,五声部赋格几乎已经是作曲的顶峰。巴赫恳求国王宽容几天。回莱比锡两月后,1747年7月7日,作品完成:它包括独、合奏的十部卡农、两部赋格和一部奏鸣曲,统统围绕弗里德里希大帝指定的主题。这是巴赫惟一的一部炫技作品。在赋格开头巴赫谦恭地写下Regis Iussu Cantio Et Reliqua Canonica Arte Resoluta(谨承国王之命,曲调及其它则变奏为卡农艺术)。这是藏头题,每个单词第一个字母加起来为Ricercar(意大利语ricercare,意为“追逐”),这是“赋格”这个词的本意。
巴赫将作品刻成铜板题献弗里德里希大帝,后世因此称这部作品为《音乐贡品》(Musicalisches Opfer, BWV1079)。它密集呈现巴赫的全部特征:键盘天才、赋格大师、宫廷作曲、乐监、对位法集大成者和音乐教育家。
9月30日,巴赫自费印刷一百份,分送给亲朋好友并出售。
巴赫并未能够把自己营销成姜太公。这部精雕细刻的作品没有得到弗国王一个字的垂青。《音乐贡品》泥牛入海,了无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