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整风反右并没有出现李能三所企盼的“乱”,一夜之间社会却大变了,大街小巷的大字标语让他眼花缭乱: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议社会主义!”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万岁!”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大放高产卫星!”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经历一冬一春的整风反右,城乡的空气好像变了。石大夯总觉着有一根无形的绳子在牵着他跑。他跟头趔趄地总觉得跟不上,简直喘不过气来。昨天,他还在和社员们讨论制订各种规章制度,巩固成立不久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今天上级一声令下,就成立人民公社了。五区三十八个村一夜间成了统一核算的红星人民公社。原来的村也改成了生产大队,做梦他也没想到变得这么快。
耀眼夺目的大字标语,惊天动地的锣鼓和震耳欲聋的口号,使石大夯激动兴奋。兴奋之余,他又感到疑惑:社会怎么发展得这么快呀!初级社转高级社,他就觉得有些快,快得力不从心。他虽想不通,也带头搞了。他总觉得应该巩固一段,最少十年二十年。如今成立人民公社,说是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他想不出是啥样子。这一年多,飞速发展的革命形势,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使他始料不及,大为震惊。还没有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社员们的生活甭说富裕,连吃饭问题都没有解决,就人民公社化了,到处捷报频传,到处卫星上天。鲁子凡虽教过他一星半点儿的革命理论,知道一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知识。但他弄不懂生产关系会对生产力有这么大的反作用,陷入一片迷惘之中。
天还不亮,韩大有就跑来砸石大夯家的门子。他赶紧出来开门,紧张地问:“出什么事了?”
“公社通知,叫你马上去开飞行会。”
飞行会,是那个特定年代的一种会议。大跃进提出“十年超英,十五年超美”,要用“一天等于二十年”的速度,把理想变成现实。这就要打破常规,慢步走不行,快步跑也不行,要乘飞机,坐火箭,开会也要用最快的速度赶到开会地点。
大夯听了却不着急。天天开飞行会,他也皮了。不耐烦地问:“开什么会呀?”
“说是报产量,放卫星。”
一说放卫星,石大夯更烦。所谓放卫星,就是发烧说胡话,云里雾里瞎吹牛。他是实在人,说实在话,办实在事,一是一,二是二,钉是钉铆是铆,讨厌吹牛皮。他告诉韩大有:“叫韩天寿去开吧。他是大队长,分管生产。”
“公社强调支书去,不去不行。”
大夯无奈,骑上车子去了。
石大夯紧蹬慢蹬,赶到公社还是晚了。原来的五区如今变成了红星公社,大会议室已经坐满了人,仨一群五一伙地凑在一起聊天说闲话,满屋子吵得像个蛤蟆坑。他没心思和他们胡诌瞎侃,在最后一排椅子上坐下,卷个喇叭筒抽起烟来。
飞行会就是雷厉风行,不到一袋烟的工夫,人就到齐了。赵秘书招呼人们往前坐,公社书记鲁子凡宣布开会:“请杨部长给大家作重要指示。”
昨天晚上,县委书记陈列夫组织县委常委们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重要广播,原来徐水县八一人民公社小麦产量放了颗卫星,亩产超万斤。《人民日报》为此配发了评论,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县委立即讨论决定,也要放一颗卫星。农工部长杨旭爱出风头,就把这个任务揽到自己身上,连夜赶到码头镇红星人民公社,把鲁子凡叫起来,召开了这次黎明飞行会。
这个会因是临时动议,杨旭没有准备讲稿。他走到台前,双手往桌子上一拄,兴致勃勃地地说:“现在全国形势一片大好,各行各业都在大跃进,都在超英赶美,都在放卫星。我们农业战线也不落后。河北省徐水县有个八一公社有个生产队,小麦平均亩产达到了一万零五十二斤,放了一颗大卫星!……”
杨旭的话音刚落,人们便惊讶地唏嘘起来:
“哎呀呀,亩产一万多斤!这要装多少布袋呀!”
“少说也得近百条吧,咱连听也没听说过。”
“就是在场里铺,也得尺把厚吧?”
“准是瞎吹牛,简直是发烧说胡话!”
杨旭见人们嚷嚷,示意人们静下来。他说:“你们甭不信,这是事实。昨天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了,报纸肯定也登了……”
正说着,院里传来一阵车铃声。赵秘书见送报的来了,赶紧拿了一张《人民日报》递给杨旭,报纸果然登了这条重要消息,不仅刊在头版头条,而且套红印刷。杨旭把那张报纸展开,在大伙儿面前晃了晃,异常兴奋地说:“大伙儿快看,还配发了评论员文章哩!”
人们伸长脖子不错眼珠地瞅着那张报纸。虽然看不清具体内容,但相信是中央电台广播的了。
杨旭提高嗓门说:“同是一个天,同是一个地,同是一个太阳照,同是共产党领导。为什么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不能做到?今天咱们就讨论这个问题,千方百计要放一颗卫星!”转脸对鲁子凡说,“你接着给大伙吹唬吹唬吧。”
鲁子凡像做梦一样,到现在也闹不清亩产万斤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放这颗卫星。然而,杨旭是代表县委来布置任务的,他不能唱反调。于是说:“同志们,杨部长向咱们提出了一个既伟大又光荣的任务,大家鼓鼓劲,争取也放它一颗卫星!”
各生产大队的支书不再言语了,一个个把脑袋低下去,恨不得钻进裤裆里,生怕叫自己表态。
石大夯像听了一个神话故事,并没有动心思去琢磨这事。他坐在后面,依然在悠然地抽着他卷的叶子烟。两眼直瞅着窗外,甬路两旁枝叶繁茂的洋槐已经开花了,白白的花一嘟噜一嘟噜的,煞是好看,上面围着一群蜜蜂在忙着采蜜。一阵风吹来,一股淡淡的清香飘进屋来。这盛开的洋槐花告诉他,现在正是麦收季节,而且是个好年景……
屋里的沉闷使杨旭尴尬起来。他来回走动着,一个劲儿地引导:“谁先说呀?谁先打头炮?”仍没人言声。他知道这不是一个好兆头,严肃地说:“在这大跃进的年代,要想迈开前进的步子,首先要反右倾,破保守。咱们整了一冬一春的风,看来这右倾保守还没整掉。人家的麦子都收到一万多斤了,咱们才打二三百斤,这咋能交账哩!?”
各大队的支书谁也不说话,屋里静得掉个针都能听见。鲁子凡从杨旭手里拿过那张报纸,坐在一旁埋头看着,那眼光停留在那条放卫星的消息上,好像读不懂似的皱着眉头。
杨旭沉不住气了,大声说:“今天是叫你们来放卫星的,不是静坐的。”
鲁子凡见杨旭有些恼怒,便把眼从那张报纸上移开,站起来说:“大伙儿都说说自己的看法。”
杨旭纠正说:“不是谈看法,而是说咱们这颗卫星放多么大!”
鲁子凡接着说:“上级号召大跃进,我们就要解放思想。这两天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什么叫解放思想?解放思想,首先要敢想。只有敢想,才能敢做。对不对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