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碧云寺易马拜晤张少帅获予援臂 保和殿马衡秘密作部署未雨绸缪(5)

承载 作者:章剑华


会上马衡宣布成立一个文物挑选组,指定欧阳道达、庄尚严、那志良、吴玉璋等四位中年专家,分别负责青铜器、玉器、瓷器、书画等挑选工作;青年馆员高茂宽为专家助手负责组织协调,并抽调一批工友和北京大学实习生参与到文物挑选工作中来。

文物迁移的准备工作迅速在故宫博物院内秘密而紧张地开展起来。

相对来说,图书馆、文献馆的挑选和装箱比较容易,而古物馆的有关工作则复杂得多。

高茂宽的专家助手工作很繁琐,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忙得不亦乐乎。这天他跟着四位专家,带着大家先到承乾宫去挑选青铜器。快到承乾宫时,听见有人在后面喊道:“高茂宽!高茂宽!”

大家回头一看,见是一个女生模样的人在追过来,便站在那里等着。

女生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也不顾周围这么多人,大声说:“高茂宽,你不认识我啦?我叫周若思。”

高茂宽上下打量一番,摇摇头说:“我不认识你。”

女生美丽的脸庞一下子红了起来,睁着大眼睛,眼睫毛忽闪了两下,颇为失落地说:“当初你在北大演讲的时候,我还为你提过毛巾、领过掌呢!真是贵人多忘事啊!”

“哦,怎么我没有印象呢?”

“那时你是大名鼎鼎的学生会主席,我才是大一的新生嘛!”

高茂宽含蓄地笑笑:“那就怪不得我了。哦,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周若思嗔道:“咦,昨天马院长不是说过,我们北大的实习生也参加挑选文物吗?”

吴玉璋看了看周若思,说:“你就是周院长的千金周若思吧,不是说你们明天过来吗?”

周若思神气地说道:“我是故宫实习组组长,今天先过来接洽一下。”

欧阳道达连声说:“欢迎欢迎,我们正缺人手呢。”

那志良开玩笑说:“我们的组长是高茂宽,你找他找对人了,与你师兄接洽就行啦!”

高茂宽红着脸摆手道:“我可不是组长,不过,有事可以找我,为大家服务。”

周若思表情灿烂起来:“那太好了!”说着兴高采烈地跟着大家来到承乾宫。

青铜器馆就设在这里,展品是从故宫15000余件青铜器中遴选出来的精品,以商周两代青铜器为主,后续至春秋、秦汉时期,主要有食器、酒器、乐器、兵器、车马器、铜镜等十几类,500多件。

大家浏览了一下,件件都是精品。四位专家商量了一下,觉得不必挑选了,到时直接过来装箱就可以了。

周若思第一次看到那么多青铜器,十分好奇,边看边问个不停:“这是什么呀?”

吴玉璋调侃道:“这样吧,今天给你这个组长开个小灶,就让高茂宽给你介绍一下吧。”

“吴老师,我哪能讲呢?还是您讲吧!”高茂宽不好意思地说道。

吴玉璋看着自己的得意门生说:“你跟着我近三年了吧,起码可以称得上半个专家了,前天我还在《故宫周刊》杂志上看到你关于青铜器的研究文章了呢!”

高茂宽抓着头皮说:“那都是老师指点的。”

周若思落落大方地说:“半个专家也是专家,老师指点你,你就指点指点我这个一窍不通的师妹嘛!”

大家都笑了起来。高茂宽说:“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班门弄斧一回吧!说的不周之处大家不要见笑。”

那志良打趣道:“为了让你班门弄斧,我们兵分两路,你在这里讲解,我们到那边去做核对登记。”

说着,大家就往别处去了。

高茂宽咧嘴笑道:“我说不好,只好试试看。”

周若思嗔道:“过分谦虚就是骄傲哦,快快说吧!”

“好,好,我来说。”高茂宽介绍起来。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这里所藏的主要有鼎、盘、尊、镜。鼎是远古时候一种烹煮食物的器皿,最早的鼎是陶制的。大概是因为古代‘民以食为天’的缘故,这种烹煮食物的器皿逐渐演变为贵族权力和等级的标志。随着文明的进步,到了夏代,又有了青铜制的鼎,……”

高茂宽讲得投入,周若思听得入神。

另一边,吴玉璋他们正在认真地登记核对着:

“嵌红铜狩猎纹壶。”

“记下了。”

“错金银鸟耳壶。”

“记下了。”

“九象尊。”

“记下了。”

……

一位工友跑过来与吴玉璋耳语了几句。吴玉璋疑惑地问:“在哪里?真的是马馆长曾经提到的那件东西吗?”

工友答道:“就在后面的库房里。我也说不准,要马馆长来看才行。”

“好,你马上去向马馆长汇报,请他过来。”

吴玉璋招呼大家都到库房去。

高茂宽见大家都去库房了,就对周若思说:“今天就讲到这里好吗,我们也去库

房看看。”周若思满意地点了头。

不一会儿,马衡急匆匆地过来,一进仓库便着急地问:“在哪里?在哪里?”

几个工友把一只旧木箱扛到仓库中央,马衡打开箱子,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从箱子里抱出一只长满铜锈的盘子。

马衡眼睛一亮,发出一声惊呼:“散氏盘?!”

人们立即围上前来,目光齐聚在这件铜盘之上。

马衡轻轻拭去散氏盘上的灰尘,青铜重器特有的迷人神采扑面而来。只见它圆形、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部饰有夔纹,内底铸有铭文。这件西周时期的青铜重宝,被人称为晚清四大国宝之一,是考古界的珍贵文物,更是中国重要的青铜国宝。马衡仔细端详着这件青铜器,又惊又喜。喜的是,发现了这么一件青铜重器;惊的是,这件宝物已经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很久,没想到竟然在国难当头之时现身了,真可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吴玉璋也随马衡一起反复地察看着铜盘,他似有疑惑:“西周时期,与散氏盘一同铸造的还有一只夨氏盘,称为姊妹盘,这里怎么只有散氏盘呢?”

高茂宽在边上说了一句:“我听说,夨氏盘铸造后不久就流散于民间,一直不知去向,而散氏盘却早就葬身火海了。”

这句话正中了马衡心头的疑问,这只宝盘到底是存世真迹,还是仿制赝品呢?马衡又反复细看,觉得其中必有蹊跷,便对吴玉璋、高茂宽吩咐道:“你们把它装入箱中,千万小心,妥为保管。我多年来一直到处找这只散氏盘,想研究上面的铭文。现在,一定要先把真伪搞清楚。如果是真的散氏盘,那真是太好太好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